第124章善后5(第1 / 2页)
穆亚平接说:“这件事情,我的意思不是马上就办,但是希望徐司令尽早斡旋,免得到时候被动。另外,为了防止客军在其驻防区域骚扰百姓,有必要和他们洽谈一次。眼下年关到了,我准备了20万斤大米,还有大量猪肉,争取让他们过个好年。”
迎着寒风,穆亚平和徐永昌分别驱车,首先前往驻扎在阳泉的宋哲元部。宋哲元闻讯,山西晋军两名头面人物前来拜访,便率领主要将领静候。轿车在阳泉第三军军部的门前停下,宾主相见,表面上的客套在所难免。显然徐世昌和宋哲元及手下的将领很熟。他一边和宋哲元、张自忠等热情打招呼,一边介绍穆亚平。
穆亚平见到宋哲元,和他印象当中的、确切说是从照片上见到的人物,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后世对他的评价,通过他的面相来判断,不到看出此人生活俭朴、敦厚沉毅。老印象也好,总之,穆亚平感觉此人可交,而且属于城府不深的哪一种。
果不其然,宋哲元握住穆亚平的手诚恳说:“穆部长,果真年轻有为,一脸英气。感谢你对宋某的帮助,我代表全军将士感谢你。如果没有你们真诚的帮助,官兵们恐怕连吃饱肚子都成问题。穆老弟,如果日后若用到宋某,请千万别客气。”
穆亚平也诚恳说:“在西北军,宋军长向来是我最受尊敬者之一,将军爱兵如子,作风朴实,人称军中赵子龙,今日相见,兄弟我深感万幸。我知道徐司令和各位素有交情,当初徐司令去天津洽谈时,反复叮咛我善待客军,兄弟我只是尽职而已。况且,我们曾经并肩作战,实际上就是一家人,如此客套反让我心里不安。”
穆亚平在太原接到商震和徐永昌报捷的电报,心情大悦。他高兴的事不是军队编遣的问题,这在原有的历史当中早有定论,因为此类问题一定有它的合理性,就是各方都能接受的底线。而让他高兴的是,太原兵工厂给予保留,这就产生了极大的变数。
晚秋来电告知,张学良已经来京住进睿王府,并下请柬邀请晚秋前往睿王府做客,晚秋没有经过这种事情,自然打电报向穆亚平求教。穆亚平猜想,张学良夫妇肯定是趁机联络感情,而采用这种举措,而出主意肯定是赵四小姐。随后穆亚平电传晚秋,不要有所顾忌、放心去做客。
至于张学良,穆亚平不打算和他深交,主要是不想影响他以后的作为,这为少年英雄只有在遭受挫折后,才能幡然醒悟,真正发挥他的能量。眼前穆亚平力求保持低调,先把山西的事情做好,同时兼顾西北的战略,他不想把精力耗费在张学良身上。
商震和徐永昌回到太原后,已经接近年关。部队编遣问题也接近尾声,二人看到部队过度非常平稳,基本上都得到了合理的安置,由此对穆亚平的才华更加信服。俩人在天津经过“艰苦”的谈判,事先商量好的逐个条款,都如期的圆满解决。
商震心情好的出奇,回到太原便马不停蹄的前往河套地区,一来是看看河套被穆亚平开发的怎么样,二来看看屯垦的官兵。作为新就任的省主席,自然要干一番事业,有所作为在所难免。短短一个多月,商震对穆亚平其人,已经产生依赖的感觉。
徐永昌关心的是部队编遣问题,经过两天的了解,所有官兵对整编都非常满意。这天穆亚平驱车来到徐永昌的司令部。一见面徐永昌热情打招呼:“穆老弟,部队现在非常稳定,官兵们普遍反映,对他们现在的安置很满意,上上下下都在称赞你。”
穆亚平谦虚说:“为他们做点事情,是属下的份内之事,理所应当。徐司令,我今天找你来,是有要事相商。”“奥!什么事情?只要我能办到,一定为之,请穆老弟直言。”自从天津之行回来后,徐世昌对穆亚平越发喜爱,尤其是对穆亚平乐善好施,秉公做事,并且毫不矫揉做作、平易近人的作风大加赞赏。
穆亚平说:“当初徐司令容许客军进入山西,彰显同病相怜之风范。徐司令的高风亮节令兄弟我佩服。现在张学良正在着手整编他们。虽然徐司令不失厚道,但是时间长了未必是一件好事。前段时间,我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粮草,可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我们的军费预算,根本不包括他们,长期这样下去,必将养虎为患。”
确切说:穆亚平对宋哲元这支西北军很看重,而对孙殿英的部队不感冒。本来打算把他们纳入晋军行列。可是转念一想,张学良已经内定宋哲元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的番号,孙殿英内定40师师长。况且西北军向来对晋军不感冒。一来他们已经受到委任,二来也未必买账,因此穆亚平打消了这种念头。
徐永昌说:“现在他们刚刚安顿,如果让他们撤出山西,恐怕短时间办不到,关键是需要张学良首肯。我猜想张学良短时间也不会同意他们离开山西,其目的也是起到监视我们的作用。”穆亚平知道徐永昌说的是实情,但是他必须把这个问题尽早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