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狮子大开口(第1 / 3页)
谁也没有料到,平静的背后又在酝酿一场惊天变故。
……
君山山麓,巢云观三清殿,山东建国自治军的头领们正在议事,招安协议已经达成,一纸由当地士绅签字作保的协议书拿在大当家孙美瑶手里,而且包围君山的两万官军已经后撤了十里,这事儿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外面小喽啰们忙着杀猪宰羊,庆贺胜利,孙美瑶也是喜气洋洋,春风满面,今年他才二十五岁,就完成了华丽转身,从一个土匪头子摇身一变成为官军少将旅长,如何不让他得意。
部下们也很兴奋,在君山落草的豪杰们不外乎被遣散的官兵、无地的饥民,抱负志向都不大,能当个营长连长的,已经很让他们满足了,这次议事讨论的不外乎怎么犒赏兄弟。
金次长大生闷气的时候,陈子锟还在枣庄中兴煤矿公司的旅社里逍遥快活,如今大势已定,只等人质释放,就地召开庆功大会,然后便可回京论功行赏。
和土匪接洽的事情已经不需要他再出马,当地人和土匪打了十几年的交道,能说上话的人物自然不少,再说了,如今大势已定,也该给别人留点立功的机会了。
如今临城一带冠盖云集,北京、济南来的军政大员和外交人员,上海的商会代表,全国的记者,还有滕县邹县有头有脸的绅士们,全都齐聚这座小城,旅馆房间早就住满了,已经开始征用临城本地居民的房子,各类副食品更是短缺,临城屁大点地方,根本无法提供牛奶咖啡面包黄油等物,最多就是当地的土鸡蛋,微山湖的淡水鱼和农家饲养的土鸡、绵羊等,不过好在临城有火车站,济南府的好东西几个小时就能运到,所以洋大人们和大员们的生活水准一点也没下降。
比电报房还忙的是当地邮局,电报不是每个人都能发得起的,而寄信的成本就低多了,邮局每天收发无数信件包裹,业务量比以往增加了十倍有余,其中大部分是各地邮来的报纸杂志,有外交官们订阅的,也有当地官员邮购来了解外界局势的。
陈子锟闲来无事,翻阅了不少报刊,无意间发现一件让他很是震惊的事情。
一个旅的编制是固定的,孙美瑶担任少将旅长,下面设三个团,团下面设营,营下面设连,旅团营连排,等级分明,当上军官就能穿料子军装和马靴,骑洋马挎洋刀,带着护兵耀武扬威,衣锦还乡,可是团长营长的位置就那么几个,君山上大大小小几十个头领,谁也不服谁,说着说着不免就争论起来,而且越吵越凶,看的孙桂枝不停摇头叹气。
孙美瑶虽然是大当家,但也是大伙儿捧起来的,论起威信,比他哥哥孙美珠差了不少,头脑更是欠缺,遇上这种事情也弹压不住,眼瞅着下面人就要动家伙,他实在怒了,一拍桌子骂道:“吵!再吵老子不招安了。”
下面顿时静了下来,一个矮个子土匪站了出来道:“大当家,其实这也怨不得各位当家,咱们山寨豪杰辈出,只给一个旅的编制,那是官府故寒碜咱们呢。”
在一些北京上海左翼文人的笔下,山东建国自治军已经成为革命的代名词,孙美瑶则是对抗列强和帝国主义的英雄,文人们对他极力吹捧,由于对他义释华票的事情大加赞誉,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还有一些报刊对劫案一事冷嘲热讽,摆出一副置身事外的架势评判说倘若山东依然置于日本方面的管制下,绝对不会出现这样恶性的事件,中国政府缺乏管理能力,西方逼迫日本退出山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大多数报刊还是以中立的立场如实报道了临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对人质的安全表示极大的关心,对和平解决此事大力支持。
关于上山后的细节,陈子锟又找史迪威单独详谈了一番,史迪威告诉他,美国情报机关正在追查此案,人质中以美国人最多,英法意等国次之,经常来往于津浦之间的日本人却并未出现在人质名单中,不得不让人生疑,因为美国是力主日本退出青岛的国家,此举是报复美国也未可知。
不过这一场风波总算是风平浪静了,再稍等数日,人质全部下山之时,就是庆功之日,到时候陈子锟少不得又要出上一回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