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大事变(4)(第2 / 3页)
这么短的时间内,省委一把就从洪州赶了过来,可见对这个问题还是非常重视的,并未对他们的“艰难处境”无动于衷。
经过一番“谈判”,晚饭时分,所有改制职工终于从市委大院里撤了出来。启动农用汽车和面的,在市委市政府机关干部和公安干警的指引下,前往不远处的市委招待所和饭店用餐。
这一回,改制工人来了差不多几千人,其中不少老人和孩子。市委招待所和饭店只怕也无法同时容纳这么多人就餐。不过这没关系,江汉市的干部自然会想出办法来。
换言之,该制企业职工的思想包袱比开发商请的马仔思想包袱要重,放不开手脚。
吃亏就在情理之中了。
改制职工更多的是倚仗当地政府给他们主持公道,但往往又不能如愿以偿。大阳县那边,肯定是维护开发商。个别领导干部与开发商有利益关联,更是完全站在开发商一边,毕竟他们才是“自己人”。
由于有利益关联,个别领导干部对开发商的暴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地鼓动,于是乎开发商就肆无忌惮。
前几天那次械斗,改制企业有三个人伤得很重,现在都还住在医院。大阳县迟迟没有一个答复,工人们终于忍无可忍,积累多年的怨气,猛烈爆发出来,一家伙就将市委大院给围了,非得要讨个说法。
市委大院前一下子变得很清净,交通警察来到路中心执勤,疏通被堵住的车流,秩序渐渐恢复。
王进阶快刀斩乱麻,只要改制企业职工提出来的要求不算太离谱,都当场拍板答应下来。其实改制企业职工也没有太多的具体要求,就是到市委大院来发泄多年的“积怨”。
在计划经济年代,工人们以为有一份“铁饭碗”,有“终身依靠”,厂子公司是永远不倒的,厂里公司说干啥就干啥,从不讲价钱。每月拿着很低的薪水,仍是心安理得,从不反对过。每遇重大事故,工人们都是奋勇向前,比如防汛抗旱、地震等自然灾害,总是没日没夜,无私奉献。
谁知到了四五十岁时,上级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厂子公司要自负盈亏,厂子公司没有出路,只要破产改制,只有“卖职工”。
把职工以每年三四百元、四五百元的标准卖断。工作了二三十年、把一生中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厂子公司的工人们,所得补偿就一万元上下的钞票。
此外,一些下岗工人,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许多下岗工人穿衣吃饭、就医都成了问题,生活水准持续下降,也是此番“火山爆发”的原因之一。
刚刚围堵住市委大院时,改制职工“一鼓作气”,情绪十分激动,七嘴八舌,提出的要求更是五花八门,很多都有些匪夷所思,完全不可能兑现。李永昌和冷冬不敢答应,只是给群众做思想工作,自然收效甚微。经过这一番闹腾,改制职工也逐渐冷静下来,提出的要求合理多了。
而且省委书记,省长等大领导亲自赶到,也给改制职工莫大的压力。
这可是真正的大人物。
自然,也有些感动。
一万元能卖作什么用?
令工人们最想不开的是,厂房被开发商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位买去,而后日进斗金。
改制的工人们便气不顺了,经常与开发商闹点小摩擦。
改制企业的职工人微言轻,自然吃亏多些。
再加上改制职工的觉悟和开发商的马仔毕竟不同,法规意识要强得多。与开发商请的马仔发生冲突的时候,不敢真的大打出手。不然,重则坐牢,轻则挨组织处分,都不好“玩”。对周边农民群众而言,就只有“坐牢”这个风险,组织处分的风险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