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翔安车行(第3 / 5页)
“好,赵大夫果真爽快!这个条件,老夫就答应你了!”
郭郡守那可是千年的老狐狸了,怎么会看不出来此举对郭家的好处,不得不对眼前这少年刮目相看。不仅仅有一手神奇的医术,脑子更是灵活,相比之下,自己的儿子还真是属于蠢笨之人了。
郭郡守敲了敲书桌,将他的质疑说了出来。不得不承认,眼前这少年的奇思妙想,的确是让他眼前一亮,但是,此事也有风险,自然要谨慎一些。
“郡守大人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投入,而想不到以后的利益。一文钱对于很多百姓来说,根本就是小数目,能够省了一番力气还能去到更远的地方,我相信多数人都愿意尝试的。更何况,这是造福百姓的好事,翔安城将再无一个乞丐,百姓们会对郡守大人您歌功颂德。要知道,这番创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郡守大人若是做了,必定会因此史书留名,此番功绩,难不成还比不上那些黄白之物吗?”
谢歆玥的这番话,简直说到郭郡守心坎上去了,这当官的文人,哪个不希望青史垂名流芳百世呢!且不说这些飘渺的眼睛,若是在他治理下城中再无一个乞丐,这番功绩上报到朝廷,也是一番嘉奖啊!
“我个人愿意出一千两银子投入到翔安车行里面,只要占两成股便可。详细的计划书,我会写好再送来,郡守大人以为如何?”
“哈哈哈哈,赵大夫,老夫对你那可真是服了。”郭郡守笑了起来,却有些无可奈何的感觉。
“哦?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没想到眼前这少年竟然不是为自己所求,居然提到了城中的乞丐,顿时也起了好奇之心。他何尝不知道这些乞丐的情况,郡守府也有安排施粥的粥棚和供乞丐们休息的场所。只不过,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乞丐多是老弱病残,虽然也有年轻的,却因为从小吃不饱穿不暖,身上也没什么力气,哪怕出去做苦工别人都不会收的。去年更是发生了一场洪灾,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涌入翔安城,之后也逐渐沦为乞丐。数目太大,最后连收容、所也住不下了。
“授人鱼不如授之于渔,我最近观察到,翔安城因为有各处商人,来往繁华。尤其是码头一带,人流众多。我便想着,不如做一种牛车,加长后面的车厢,不需要弄得很精致,只要能够遮挡风雨便可。
这种牛车用来载人,将之送往想要到达的路线,比如从柳巷到翔安城码头这一段路,各自为起点和终点,每隔一刻钟走一班车,沿途的人们都可以上来,每个人收一个铜板的车费。不仅仅如此,翔安码头到城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线路,都可以单独安排这种牛车,我将它称为客车。
赶车的人,便可雇佣那些流离失所的乞丐,牛车只要胆子大一点的人都敢坐上去,也不需要多大的力气。十五岁到四十岁的青壮年可以当车夫,那些老弱的乞丐们,可以雇佣他们收钱,还有喂养牛和清理牛车。如此一来,他们便有能力养活自己了。”
一千两银子,不正是这个赵大夫今天所要的诊费吗?到最后,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郭郡守也许更看重名声一点,却也清楚,这车行以后的盈利绝不会低。
他就靠着一个点子,别的什么都得交给他这个郡守府来办,就能坐享两成的股份。不过郭郡守也不得不承认,他因为这个点子动心了。
“郡守大人过奖了,在车行正式运作之前,我也会参与其中的。郡守大人不如也让令公子加入进来,也好锻炼一下他的能力,岂不是一举两得?若最后车行成功了,郡守大人可将提出这车行主意的功劳推到郭公子身上。我嘛,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夫,只要救死扶伤就可以了。”
据她所知,郭郡守治理翔安城也算是兢兢业业,小有成就。只不过,他的独子郭玉仁却似乎没什么特别的,文不成武不就,估计最后也只能靠着祖上蒙荫德个一官半职了。
谢歆玥此举,也是为了让郭郡守领她的一份情,不至于最后过河拆桥,还能加深双方的合作。她只为钱,为攀上郡守府这棵大树,名利什么的,还真是一点都不在乎。
没错,谢歆玥说的,就是前世公交车的理念。她仔细观察过了,翔安城不愧是陪都,商业大城,街巷人流很多。不过大多数人家,都是小康以下水准的。除了一些大商人大地主家有私人的马车,遇到一家老小带着太多东西出门的话,都是去靠雇佣马车,价格也十分昂贵。
还有翔安城的集市,除了城中心的地带,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天都会有集市。如此一来,从城市中心辐射到四个方位,沿途的路线都可以有客车的路线。当然,一口气吃不了一个胖子,按照谢歆玥的想法,是先在码头这条最繁华的地带试试水,等人们都知道了有这样的出行方式,再慢慢推广开来到整个翔安城。
谢歆玥对此信心满满,也许别的城市不可以,然而翔安城却是有很大的机会成功的。前世的公交车公司,别看每个人上车两块钱似乎很少,这每天来来回回的人流量,每天都最少有上万的收入。不说这些远的,哪怕是民、国时候的人力车行业,每天的收入也是不容小觑的。
考虑到人力车的技术她做不来,而且也不适合这些没几把子力气的乞丐。马太精贵,一般人家都养不起,所以她才想到了牛车身上。
“赵大夫,你这个想法的确是不错,可是这前期的投入也不少啊!首先,这些客车要先做出来,就是一笔不菲的资金,这牛的价钱虽然没有马高,一头怎么也要十两银子。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不见得人们就愿意花钱来坐这个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