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老兵的最后一支箭(第3 / 5页)
但方才没有做足样子,现在屋内已经一人,还有什么可以装的?
这么想着,姜瓖走过去,拆开了那个信封。信封微微一拆,里头洒落出了一张张的银票。
面额,足足价值……二万两。
姜瓖把玩着手中的铁蛋,闭着眼睛,坐在书房内。他的书房极少进来,他本是不读书的。但不知怎的也听人说起书房会客的好处,也就附庸风雅弄了起来。
到现在,贵客没来几个,眼前一个让他感觉既是危险又是诱人的客人来了。
此人是黄云发。
名字,也在这三晋之地颇为博下不少名声。
因为,这是八大晋商之中的一员。
一道沉闷的声音响起,卢泽重新转过头看去,那匹纯黑色的骏马调转码头,回归了蒙古军队的本阵。
就当卢泽心中刚刚想要升起一点惊喜之色的时候,邓来福艰难地转过身,胸口上,一支羽箭轻轻颤动,他看着卢泽,挤出最后一点力气:“带上羊,点……燃……烽火”
卢泽控制不住自己泪流满面,奔向烽火台。
余下几个半大小子看着邓来福缓缓倒在那只羊的旁边,纷纷哭出声,一个划着绳子跑下去,另一个唤来十余个少年郎,用篮子将邓来福以及那一只羊吊了上来。
此时是西元1644年,大明二七六年五月二十七日下午,镇羌堡的烽火台点燃了。
现在,这位大商人坐在大同总兵的屋内,缓缓站起身,温声道:“总之呢,北方贵客们的心意,小人已经转达了。此间稍有不变,故而北方贵客们让我代为转达的诚意……”
姜瓖睁开了眼,他看到了角落里一张信封。、“也已经转达了。”黄云发轻声道:“相信总兵大人此等俊杰,定是一点就通的……”
“你的话,有点太多了”姜瓖不耐烦地说着,端起了茶杯。
黄云发陪着笑,不以为意,低着头一礼,站直了身子走出了此间书房。
足足过了十数息,姜瓖这才重新有了动作,他叹了口气,拧着眉头,强忍着自己不去乱看。
随后,往西的拒墙堡,往南的弘赐堡都燃起了烽火。
点燃的烽火冒着滚滚狼烟直冲九霄,霎时醒目,远在十数里外的地方都能仔仔细细看得清楚好。
从弘赐堡往南,孤店的烽火依次点燃了,大同的城墙上,骚动四起。
大同巡抚卫景瑗走上了北方的城墙,看着冲天而起的狼烟,心理猛地一沉:“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关,怎么过是好哇……”
大同总兵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