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革新与扩军(第3 / 4页)
众人一阵翁闹,也都反应了有这些担忧。
这是士官系统。
其后便是军官指挥系统。
从初级尉官的少尉、中尉、上尉。
然后便是少校、中校以及上校。
最后便是上将、中将、以及少将。这是将级系统。
在朱慈烺崭新的军制里,设想的是后世法国的经典军制。
当然,从朱慈烺的计划提出出来的时候,便有了另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复周礼。”杨文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场上的文官们几乎都兴奋了起来。
这可是历代儒生的G点,一按就可以焕发无数的激情与动力。尽管,他们也明白,这只是名词上的变动。
《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鲁)三军,次国(宋虢等公国)二军,小国(齐晋陈蔡等侯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
对于近卫军团系统而言,虎大威、陈永福以及夏晨等人都是了然。
但孙传庭却皱眉了,他轻咳一声,有些不甚适应地看了看座椅,一下子不知道如何个礼节发言。毕竟,崇祯年间可是没有大臣有椅子做的。
朱慈烺笑道:“举手示意便可。孙卿家但请直言无妨。”
“那老臣就多嘴几句。”孙传庭起身,笑道:“军衔之制,荣于将士,分明指挥体系。这是大善。然则,若不能让将士明白上下等阶之分,则恐怕会出很多误会,甚至笑话。尉,军尉乃晋国古称,为初级军官无不妥。一军之将,少中上之分亦是无碍。唯独这军校,还请商榷一番。毕竟……军中小校,多为寻常之称。以数千将士之长,以校官论,恐怕不妥。一家之言,诸位评判。”
杨文岳缓缓颔首,不置可否。
这一回,大明的军队便会按照军师旅开始重新建制。但基层的军制则不会照搬周礼,则是依旧采用了旅以下为团,团一下为营,营一下为百户,百户一下为总旗,总旗各领小旗。这一轮的建制革新里朱慈烺去除了千户的建制。实际上,百户便是连,总旗则是排,每旗便是一班。
众人听杨文岳如此说起,纷纷便是嗡嗡闹闹了一阵。
但很快,众人便平静了下来。
杨文岳接下来便开始提及的是军衔制。
一名新兵入伍,首先授衔列兵军衔。半年期满,在完成三百个识字要求后,便可以获得二等兵的军衔。完成全部识字课程并且服役半年无处分后,便可以获得一等兵军衔。其后经过年限不一的要求或者拥有军功便可以从下士、中士、上士、军士长、护军以及上护军一路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