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新考成法(第2 / 4页)
随后,张张拿着两份装订好的奏章递给了两人。
对于承光殿里出现的宫女,两人都当作没看到一样,而是迅速翻阅起了奏章。
回想起当初的初见,朱慈烺将目光落在了另一人的身上。
那是大名鼎鼎的天官,吏部尚书李遇知。
这是崇祯时代的老臣了,崇祯皇帝对其信任有加。而事实上,最后李遇知也的确没有辜负崇祯对他的提拔,这一位与李邦华、倪元璐一样,是在李自成入境时以后自杀追随先帝而去的。
当然,朱慈烺不动他也并非仅仅是这个原因。忠臣很多,但有能力的不多。
李遇知当过县官,修筑过水利河道,让黄河稍平,后来监修泰昌皇帝陵墓也做得有声有色,不仅质量完成的不错,钱花的也少。
黄宗羲倒是挺坦白:“旧党刚有起色便陷入内乱,实在有些引人深思。”
“哈哈,你这滑头。不过,陈子龙是大才呀。”朱慈烺忽而想起了柳如是,那个奇女子进出了一趟西苑以后,就在京中名声鹊起,据闻已经脱离了钱谦益的掌控了。陈子龙能决心改革旧党,少不了柳如是的推波助澜:“出淤泥而不染,这是陈子龙的品性。以他的本事,旧党若于他手中改革,反而能够真正让旧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但更大的可能却是……旧党的分裂……”黄宗羲一针见血地评论。
朱慈烺大笑,却没有继续这一个话题。
这对他而言不算坏事。
于是,李遇知后来一路升任户部尚书。
这是一个符合朱慈烺用官原则的老臣,有基层经历,有实干精神,还得懂财计。
按说,吏部尚书并不怎么需要如何知晓经济的事情。
但朱慈烺现在要推行国内政务改革就必须要一个懂经济的吏部尚书。
“两位爱卿来了。来来,坐吧。昨天,两位爱卿的策论朕都看完了。”朱慈烺请两人落座,又吩咐人准备好了饮料,直接进入了正题。
“黄卿家加油回去写书吧,我等着你的精彩妙文。好了,去喊傅卿家与李卿家过来吧。”朱慈烺挥退了黄宗羲。
傅淑训与李遇知约了朱慈烺下午两点的会面。
财政与经济傅淑训可谓是这二十年里担任财相最久的一人了,也是朱慈烺备受信赖的一员大臣。尽管,朱慈烺与傅淑训的相见可以说非常戏剧性。堂堂户部尚书却没有见过太子。
但事实上的确如此,傅淑训当时刚刚从外地上京,连天子的面都没见过几回,哪里有时间能见到太子?
毕竟,崇祯皇帝当时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太子也太小,实在没有过问政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