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亿万富翁(第3 / 5页)
郑成功自然是早早侯在一起,拿着一副名册递给了朱慈烺,随后命人打开了窗帘。玻璃窗外,是喧嚣的会议厅。
陈邦彦过去一问,随后回来说:“回禀陛下,是前任礼部尚书王铎。”
“王铎啊……郑成功的猪头也没算提错了庙门。”朱慈烺记得王铎。
这也是一个崇祯时期的老臣,朱慈烺登基的诸多程序都是他在主持,能力当然是有的。不过王铎很清楚自己已经跟不上朱慈烺的思路,于是急流勇退。
朱慈烺对于这种识趣的大臣自然要善加款待,于是命其加右都御史的官衔,巡视天下师范学校修筑之事,监督朝廷拨付的钱款修筑得学校如何。
这是一个美差,既不受考成法之限,又被朱慈烺派去了几个山清水秀宜人养老的身份,时间任务都是自由度较大。
经过一番波折,希望公司的股东招募大会于大明二七九年十一月十三这一天在澄清坊的希望大楼里召开了。
因为不靠近皇城,这里的大楼可以尽可能地修筑得较高。
京师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高楼到了澄清坊就此起彼伏,仿佛群花斗艳,都在争着比试着自己的身姿。
朱慈烺下了马车,看着澄清坊的一切,颇为感慨:和后世越来越小了呀。
未来的二十一世纪,不也是高楼林立么?
这样的一个差遣,的确是个美差。
王铎这幅题字,水平不赖,有他去引导,朱慈烺心情稍好。
大明的未来,毕竟都是在年轻人的身上呀。
希望公司的大楼很快就到了,陈邦彦早早就与准备着的人接了头,随后给朱慈烺安排到了一间特别的观察用房。
在这个观察间里,朱慈烺可以居高临下地看到会议厅里股本募集活动的全貌。
虽然两种高楼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但朱慈烺依旧找到了一些过去不曾体会过的熟悉亲切之感。
引路的陈邦彦找到了希望大楼,这是一个很好找的特色建筑物。
盖因希望大楼很豪气地在门前树立起了一个巨大的铁锚。
铁锚之下,竖立着一行“海洋蕴含着无尽的宝藏”的字迹。
“这幅字是谁写得?”朱慈烺看着那龙飞凤舞的字,心道这恐怕也不是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