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节 武官学文书生练武(第3 / 4页)
新兵营是过去的右司把总营房,左司把总营房现在被杨潮当做了后勤部门的地盘。处理各种文书的书生和各种文件档案就放在这里,而左司作为新兵营。中间的中部千总大营才是士兵营房。
过千总营而不入,直接去右司营,远远就能听到各种号子声。
“立正。”
这些人是在海州招募到的第一批,九月初杨潮的人到海州,几天后他们就出发了,现在十月初,他们就到了新江口。
一到军营。杨潮直接去黄凤府的后勤部门办公室。
后勤部门就在杨潮房间隔壁,本来是一间大营房,现在则摆满了书架和书桌,书架上没有书,全都是一测测档案,一页页表哥都是杨潮设计,并且专门刻了模具印刷出一大批来,填好的表格装订成册就是档案,这种标准化的表格大大提高的效率,阅读起来也更方便。
杨潮一来。就先让黄凤府将新兵的档案给他。
不过一百人,黄凤府现在规模庞大的手下有上百人,晚上随便抽点时间就给他们编好档案了。
只是田畹虽然失势,但却依然是皇亲,只要他在北京,也就没人敢去他家里抓人,否则皇帝的脸上也不好看,所以草衣道人求告无门,却知道杨潮在江南跟田畹对抗过,有立下大功风头正经,希望杨潮出面帮忙。
“又是田畹啊。”
杨潮不由感慨了一下,这个田畹跟自己还真有缘分。
如果是在南京,杨潮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北京吗,杨潮没有多大的分量。
所以不敢一口答应草衣道人:“哎,在下在北京也没有多少门路,只能尽力一试,成败就看天意吧。”
看着一份份简练的档案。
“都是苦力啊!”
杨潮不由叹道。档案上这些新兵的背景,大多数都是码头上的苦力,也有个别盐场的苦工。
黄凤府点了点头:“问过这些人,海州的民壮主要就是码头上的苦力,还有盐场的苦工,另外还有一些周围乡下的佃户。”
随手翻了翻,大概了解了一下情况,杨潮就起身,带着两个亲兵。赶往新兵营。
看到杨潮显然不太上心,但是草衣道人还是表示感谢。
杨潮后来只是给留在淮安经营盐业的王潇写了一封信。就交代了这件事,确实没有放在心上。
送走了柳如是二人后,杨潮第二天就赶往了军营。
从海州回来的人已经到了。但不是全到,而是一批一批慢慢到来。毕竟招兵不可能一下子招够,而船也不是专门等着他们的。
所以招一批人,就送回来一批人,几天前是第一批一百人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