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节 抵押借款(第3 / 3页)
做经纪做的是什么,还不是面子,何家为什么是最打牌的经纪,不是因为他何家面子大。
于是杨‘潮’抵押的话一放出去,并且写在债券的背面后,不出三天,十五万两债券被一扫而空,但是却让一些人不高兴了。
借期两个月,钱息一成,到期支付十六万五千两。
这些消息最为灵通的经纪们,他们一个个都很清楚杨‘潮’正跟刘孔昭斗法呢,跟一个世袭公侯争斗,要是小老百姓家破人亡那是分分钟的事情,算是杨‘潮’这样的实力武将,一旦输了,倾家‘荡’产也不是不可能,他们得考虑杨‘潮’万一破产,这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的风险。
而且杨‘潮’哪怕斗争失败了,大概也不是好惹的,杨‘潮’要是不还钱,他们还真不敢强要。
所以债券的概念在‘交’易所由康小宝出面提出后,一时间竟然没有一个人敢接手。
杨‘潮’随即又抛出来一个筹码,那是抵押!
用了十天时间,杨‘潮’才从‘交’易所筹集到了足够的货,也幸好有这样一个将南京大大小小的商人集在一起的平台,否则按照以前的方式,没有一两个月这么庞大的货物根本组织不起来。
杨‘潮’的船队已经是十二月初了,但是到江**货短则十多天,长有可能一个月过去了,回来怎么也到明年了,所以杨‘潮’其实资金依然没有转开。
再找郑家要求提前支付货款显得自己没道理了,而且还容易被人看轻,所以杨‘潮’还需要从另外的地方获得一笔短期融资。
杨‘潮’要借钱,跟关系一直不错的王潇家族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王潇不在南京,他还没有把淮安的盐业理顺呢,那是一桩不下于杨‘潮’海运的大买卖,因此全力留在那里经营。
找王家掌柜,王家掌柜还得汇报到王潇哪里,一来一去根本不是短期内能借到的。
杨‘潮’用自己手里的三十股,加康小宝手里的三十股金钗楼股份抵押,借款十五万两来应应急,利息虽然放在大明算是很低,只给一成的钱息,但是借期很短,也只有两个月而已。
用金钗楼的股份抵押,这些人常年在金钗楼里做‘交’易,非常清楚金钗楼的盈利,老实说很多人都眼馋不已,最大的经纪人何明宇更是早出手从王潇手里接过了十股,也算是金钗楼的大股东之一。
金钗楼每年轻轻松松盈利十万两根本不是问题,杨‘潮’抵押的六十股,每年光是分红有六万两,因此算杨‘潮’两个月后失败了,这些股份也值这个价钱,而且是超值。毕竟金钗楼的股份可不仅仅是银子那么简单,一定意义那还代表着身份。
这群经纪,也最有实力最雄厚的何明宇持有金钗楼的股份,其他从王潇手里接过股份的人,都不是简单角‘色’,基本都是像徐青君这种勋贵子弟。
而且出入金钗楼的达官贵人那么多,自己一提是金钗楼的东家之一,那是多么有面子的事情。
其他人手里,却不是那么容易能借到钱的,大明朝又没有银行,借钱还真不方便。
想了很久,杨‘潮’觉得,还是得从‘交’易所这里想办法。
‘交’易所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杨‘潮’制定出了各种标准契约合同后,又涌来了一大批经纪行的经纪,这些惯常倒卖货物的牙行们,玩的是不亦乐乎,已经出现了各种低买高卖的现象,有了后世大宗商品‘交’易所的雏形了。
既然已经把商品‘交’易所的雏形‘弄’出来了,何不把债券‘交’易所的制度也引进来呢。
所以杨‘潮’打算在‘交’易所里发债券,以杨‘潮’的名义,发行十五万两债券来应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