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三百一十一节 真假太子?

第三百一十一节 真假太子?(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临清城中,一家地主家的园林里,吕末兴冲冲跑来汇报,他竟然在临清城外找到了一千个读书人。

“有秀才吗?”

杨潮在池塘边一边喂金鱼,一边随口问道。

吕末的兴奋立刻就被浇灭了一半,摇了摇头。

杨潮却不在意,读书人都被惯坏了啊。临清城内城外有不下三十万的山东和京畿难民,哪怕是百分之一的识字率,也有三千个读书人,更何况这些难民中的识字率肯定更高,毕竟有能力举家逃难的,往往都是中等以上的人家。

王潇立刻就将淮安的漕盐生意都停了,所有的船回来一艘发一艘,全都装上粮食,送往山东临清。

杜守昌则全力协助,发动自家的各种资源,从各地调运粮食和船只北上。

可是杨潮真打算在临清阻挡李自成吗?

当然不是。

杨潮留在临清的目的是给江南时间反应,让他们消化太子还活着的消息,让他们先自己想一想该支持谁,贸然南下弄不好真的需要动武了。

可大多数读书人都不愿意当兵,他们宁可看着家人在饥饿中挣扎,也不肯放下身段投身军伍。

杨潮不由想到新江口的难民,哪里的难民也很可怜,从湖广、九江一带逃来饥寒交迫。

多少人家就靠着在码头上打短工为生。杨潮亲眼看到许多书生,任由家里的老父母、姐妹们做粗重的活计,去被石头。而他们却负手而立,拿着一本破书在码头上游荡,就是不肯干活,倒是对自己的境遇不是哀叹几声。

这就是中国传统培养出来的文人,没有任何担当,没有任何勇气,他们可以看着家人受苦而不愿意做出改变,在国家遭遇变故的时候,他们也是如此。不过长吁短叹国事为艰,就好像已经是一个爱国文人了。

另外就是,杨潮觉得自己的实力还不够震慑四镇军阀,他打算在临清扩充兵力。

临清靠着运河。作为运河上可以跟扬州、杭州和苏州并列的大城,而京畿和山东地区遭到李自成攻击,大量的流民逃到了临清。

杨潮打算招募一批北方流民扩充实力。不要太多,五万兵力足够了。

然后一直待在临清观望。知道黄凤府摆平了淮安的势力,才会去淮安。

“大人招了一千个书生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