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节 消息(第3 / 3页)
必须得到更准确的信息,那就必须在更被的地方建立信息站,但是如何渗透到北方去,这是一个难题。
朝廷最近的一个议定,引起了杨潮的注意。
小朝廷终于决定要向满清派出使节团了。
联系满清联合平贼,这个主张一直都是史可法坚持的,但是杨潮却一直反对。
但杨潮和史可法之间却没有私人矛盾,相反杨潮对史可法一向敬重,知道这是为数不多的清廉官员,甚至史可法都是在杨潮力争之下才当上首辅的。
杨潮现在掌握的消息,比朝廷更快,更准确。
但是消息依然很模糊,因为条件限制,官府的驿站早不通北方了,杨潮最大的消息来源其实是通过一个个逃难来的难民带过来的。
河南的难民无疑是最多的,而河南也是最乱的。
本来长达十多年这里就是农民军和官兵拉锯的战场,李自成攻占北京后,这里的官兵几乎都投降了,可是李自成退出北京后。
很多官兵就再次反了,杀了李自成派来的官员,再次打出了大明的旗帜。
当时争当首辅的人可不少,福王监国时取得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头衔的马士英是一个,做过朱慈烺讲官,被封为太傅的王泽是一个,甚至连勋臣刘孔昭都争做首辅。
刘孔昭首先就被文臣联合压了下去,搬出祖制没有勋臣做首辅的说法,而马士英也因为福王一时低调了不少,最后在杨潮支持下史可法压过了王铎成了新任首辅。
所以杨潮跟史可法只是政见不合而已,而皇帝显然更信任杨潮,已经否决了这个提议,而且不准再议,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又同意了。
杨潮决定操作一下这件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
河南各地的土贼也乘势拥起,如刘洪起据汝宁,韩甲第据许州,李际遇据登封,李好据裕州,刘铉据襄城,“分辖各数百里,拥众各十余万”。这些人有的是当地的豪强,有的是无业的好汉,当年农民军和官兵在河南大战的时候,他们就趁势而起,为求自保组织团练。朝廷胜利后被朝廷诏安,李自成打赢后就归附李自成。这次李自成失败后,他们再次揭竿而起,打着杀贼报仇的旗号,吸引对农民军不满的百姓,再次表示拥护朝廷。
满清也不会放弃和那,任命杨方兴为河道总督,苏弘祖为分巡河北道,申朝纪为分守河北道,罗绣锦为河南巡抚,任命祖可法为河南卫辉总兵官,金玉和为河南怀庆副将,这些文武官员带着八旗兵招降明军,已经控制了河南黄河以北地区。
河南就被地方团练武装,明军官兵,农民军残部和满清四方实力占据,极为混乱,各路武装抢掠无度,民不聊生。
山东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官兵、农民军、满清和地方团练交织,但是满清慢慢占据了上方,值得一提的是,帮助满清迅速取得优势的,正是小朝廷想要册封的吴三桂。
山东河南都跟江南临近,所以收到的消息还准确一些,至于更北的地方,就所值有限,杨潮只打听到一些非常不确定的消息,有的说清军追击李自成到了山西,有的说清军已经进入了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