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节 食利阶层(第2 / 4页)
当然很多商人自己也发现了这种问题,比如王潇的家族,王家老爷子就很不愿意分家,他想把家里的粮铺、船队都留给长子,其他儿子,比如王潇,他只打算给他们一笔钱,只要他们家的主营不分,那么富贵就能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吴天行家族虽然因为分家而势弱,甚至因此而退出了盐业经营,但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毕竟这种事情在徽州几乎每年都在发生,每年都有新的商家崛起,也有旧的商家没落。大家司空见惯了。
杨潮也是因为邀请豪商,才发现吴天行这个老家伙死了,不由感慨一番,当年阮家河房一别竟然五年了。
之所以对吴天行如此念念不忘,是因为杨潮这次的目标。就是吴天行这种人物。
这种家资数百万,几乎找不到投资的地方,家中窖藏大量银子的家伙。
必须在年底之前筹集到足够多的资金,否则偿还债务。以及明年的预算怕是就开支不出来了。
至于如何让这些人开启窖藏的银子,杨潮还是有信心的。但是却要讲点技巧。
不能告诉他们,只收现银,否则这些人就要顾虑是不是官府开始不接收纸票子了,就像大明宝钞一样,这些人玩的就是金钱,一旦他们开始挤兑,势必引起更多的人挤兑银票,那样纸币系统就要崩溃了。
十一月中旬,杨潮大张旗鼓来到徽州。
这徽州城,歙县最大的酒楼宴请宾客,来的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
“诸位徽州的父老士绅,本督此次来访徽州,实为借钱。”
杨潮丝毫没有羞愧的直接就开口说了出来,这换做任何一个文官。是绝对难以启齿的,向商人借钱,官府的体面还要不要了?文士的脸面还要不要了?尤其是这种堂而皇之的借,文人即便是借钱,也绝对是偷偷摸摸的。不敢给人知道的。
杨潮说完,这些富商一个个站起来。
“愿为大都督效命!”
这些人说着,一点都不奇怪。
徽州各县的豪商都有,歙县的盐商,绩溪经营酒楼的商人,休宁的典当商,祁门、黟县经营布匹、杂货的商人,凡是当地有名的统统邀请过来。
总共请来了三十位,基本是号称百万的巨富,可惜前些年的第一副吴天行没能前来,因为这个娶了一百个小妾的老家伙蹬腿了,他的万贯家财全都给族中子侄瓜分殆尽,吴家已经不是那么显赫了。
吴天行是一个传奇人物,后世研究他是西门庆的原型,他家祖辈盐商,家里的园林经过文征明这样的名士指点。
但是很可惜,传到了吴天行手里,他却体弱多病,一直不能生育,娶了一百多个小妾,也没能给他诞下一儿半女,这大概也是他不断的娶小妾的原因之一,没有子嗣,吴天行也就没有将财富传下去的意图,不但疯狂的建造园林,同时娶小妾之外,各种开销也十分的大,但是他死的时候,依然留下了数百万家产,被上百个远方子侄瓜分,一家也不过分到几万,最多十万两银子而已。
杨潮不由惋惜,以大明律规定的平局分配原则,让大明商业的资本积累十分困难,所谓富不过三代,这些富人往往多子多孙,就算老祖宗能捞钱,可是传过三代,瓜分这笔财富的少则十数人,多则上百人,巨额财富就只能分化,而不能聚集起来形成庞大的产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