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四百七十七节 弘光银行

第四百七十七节 弘光银行(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张果说服这些人。在弘光银行中开设户头,然后通过账面平衡收支。这样就没有现银的往来,也更加安全了,而弘光银行的实力,大家都不会怀疑,过去的皇帝开的银行,谁会怀疑。

杨潮立刻接见了他,张果又是一番表现,杨潮立刻就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配合自己的姐夫,也就是故帝弘光帝开办一家银行,名字就叫做弘光银行。

杨潮打算让朱慈烺这个当过皇帝的家伙,出卖他头上的名气来换银子了。

之所以出此下策,除了没钱之外,还是杨潮看到,在江南银行头上动土。实在是太过冒险,通过这家银行来制造货币,关键时刻就失去了一道金融堤坝。

他打算建立私有银行来制造货币,将设想跟张果一说,让张果自己去想办法。

这家银行将从事储蓄和放贷业务。就是后世银行的最普通业务,也是最赚钱的业务。

可是此人完全从另一个方向来阐述,他表示,无论是银票,还是银子,自身的价值都是不同的。

他举了几个例子,让杨潮印象深刻。

他举例说,起初的时候,大家不愿意要银票,都愿意收白银,那时候私下交易的时候,一两银子比一两一票可以多买一升米,但是银票却能在银行兑换到足额的白银。

过了一年,大家都愿意收银票,因为银票省事,还不会磨损,随时能在银行换到足额的银子。这时候一两银票可以比银子多买一升米。

张果说,银票还是银票,银子还是银子,从来没有变,变的是人心。

这家银行是彻头彻尾的商业银行,杨潮出资十万两银子,占了五成的股份,朱慈烺用他过去当皇帝的国号入股,占了四成股份。另外一成股份送给了妹妹杨月和定王朱慈炯夫妇,可以说这是一个家族银行。

张果对能跟过去的皇帝一起做事,还是非常激动的,当即拿出了工作狂的态度,拉着朱慈烺辗转苏松两地。主要拜访的是这里的缙绅阶层,因为弘光的头衔对这些官宦人家和乡绅比对商人好使多了。

让朱慈烺出面,以为民造福的旗号,很容易就说服了这些豪族将窖藏的银子拿出来一部分,段时间内就筹集到了一百万两的资本金,并且得到了这些豪绅的许诺,一年内部取出存款,其实以这些豪绅一个个见了朱慈烺就磕头不已。痛哭流涕痛斥礼崩乐坏的样子,就是让他们白送都没有人有意见。

但更重要的是业务,张果以自己在苏松当官一年的经验。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放贷对象,那就是往来苏松两地的丝商和布商,这些人都有大额的银钱从两地往来,不过以前都是通过江南银行的。

可是江南银行有三分的手续费,可谓不菲,到后来大家都直接携带银票。从而不需要频繁的兑换和汇兑免除了手续费,但是大额的银票往来却有安全的隐患。

接着他表示,无论是银子,还是银票,关键是看他们在人心里的价格。有人去买柑橘,三条街外低一分银子,他会去三条街外买;如果是买房子,哪怕就在隔壁,只要他看好了,也不会挪动半步。

一分银子有时候可以让一个人走三条街,有时候却无法让一个人挪一步,银子还是银子,关键是看它买房子还是买柑橘了,变的同样是人心。

张果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将他领悟到的一些商业知识充分的表达出来,调理十分清楚,虽然文采不足,但是也让杨潮看的津津有味。

“这个家伙,生怕本督不认识他。”

杨潮叹道,他才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个张果在竭尽全力的表现自己,证明此人渴望晋升的愿望十分强烈,这才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该有的态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