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和风的教育到哪儿去(第3 / 4页)
机缘巧合,他们移民到了芬兰。
芬兰这个人口只有五百五十万的小国家,教学质量在全世界都排在前列。
为了这个孩子,班上专门放慢了进度。
孩子的面貌一天比一天好。
“挺好的,多谢书记的大力支持。”杨兴才谨慎地回答:“在民办教师、代课教师转成公办教师的时候,有一两起学校领导利用职务之便,把女教师给搞了。我们转给公安局,抓起来判刑了。还有收礼的。也退还了钱财,降职处分。”
“哦?”这些是巫山不清楚的,听到也很欣慰:“老杨,我想听听你对好教师的看法。”
“好教师?”教育局长愣了下,没想到县委书记提到这个问题。
按说。他本人一直在教育行业,可从来没有细致地考虑过这方面。
杨局长认为。一个好老师。肯定是升学率高,为人严厉,严师出高徒嘛。
王永庆这人肯定是不能用了,张德年和杨兴才这两个人今后必须分开,一个都不能留在和风。凭着一个赋闲的王永庆也掀不起多大风浪,再说今后去哪里也不会按照他自己的意思。
巫阎王也不能让人白叫吧。背叛自己的人,杀鸡儆猴是必须的,也给后面的人一个榜样。
他这么想着,已经拨通了杨兴才的电话。
目前的和风,办公大楼规划得不是很好,分为三栋大楼。
公检法和武装部在一起办公,教育局在县委这栋大楼里。
心里这么想,可不会对县委书记这么说,他说出来纯粹是教科书那一套:“书记,我觉得一个好老师。应该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家孩子一样。”
“也许吧,”巫山的眼睛盯着灰蒙蒙的窗外:“我想给你说说一个国外的范例。看看在维省都知名的和风,能不能在教育上有所改进。”
这是后世在网络上看到的一则故事。
有一个中国家庭的孩子,在学校里,老师告诉这孩子有多动症,成绩奇差无比,拖了班上的后腿。
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有出息?连家长都绝望了。
估计随着这里的人口越来越多,每一个行局的划分更细,到时候一个局就是一栋大楼。
在葛松瑞的指引下。杨兴才已经走了进来。
“书记!”这个中年男人对县委书记越发尊重。
他自然看出了堂妹夫王永庆已经靠边站,在心里悲哀的同时,死道友不死贫道,毕竟曾经规劝过,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和张德年对县委书记更加忠心耿耿。
“坐吧,兴才同志。”巫山也挨着茶几坐下来:“最近教育这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