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回 炎黄电影节(第1 / 3页)
入选炎黄电影节电影类奖项候选名单,根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毕竟候选名单本来就是由媒体记者和影评人选出来的。
如果只看这届炎黄电影节的候选名单,《十二勇士》可以说大获全胜。
最佳新人、最佳编剧、最佳摄像、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男主角,全都入围了候选名单。
至此炎黄电影节基本定型,设立了影、视两大门类,涉及影视行业各工种,每年一共颁发24个奖项,电影和电视剧各12个。
为了不断提升电影节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电影节组委会综合“星旗国金球奖和好莱坞奥斯卡奖”两种奖项的评选方式,制定了一套让大多数人都认可的评选方式。
每年1月份,电影节组委会将按一定比例,给大中华地区各国的知名媒体发邀请函,由各国媒体自己推选出共100名记者和影评人,负责从所有参展的影视剧中,挑选出24个奖项的候选提名名单,且每个奖项只能有4个候选者。
然后,组委会将组织所有参展国家的1500名影视行业从业人员,观看所有候选电影,然后集中投票。
2006年,华夏的娱乐方式,还没有后世移动网络爆发时,那么花样繁多。
八卦消息也没有后世那样的丧心病狂,观众们一年能够当做谈资的娱乐圈‘大事件’,其实也就那么四、五个而已。
5月5日,一年一度的炎黄电影节颁奖的日子。也是整个华夏娱乐圈,乃至整个大中华地区,最大的一个娱乐盛宴。
每当电影节掀开帷幕时,都会吸引整个大中华区各国的电影人,前来这场盛会一争高下。
炎黄电影节之所以拥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就因为他举办时间长,公信力高。
最后得票最多的候选人胜出。
如果出现得票数相同的奖项,那么组织所有投票人,再次进行投票。
三次投票结束,如果依然票数相同,那么该奖项将由两个票数相同的候选人同时获得。
……
彭怿辰拍摄的《十二勇士》,在上映之初,就获得了专业影视媒体和影评人的一片赞誉。
创建于1966年的炎黄电影节,到2006年,已经有40年的举办历史。
电影节创建之初,其实只是华夏国内的一个电影评选活动。
第一届电影节举办时,参展的电影只有13部,评选的奖项也只有最佳电影、最佳男女主演、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像、最佳编剧等8个奖项。
一直到华夏改革开放之后,炎黄电影节才逐渐把自己的影响范围扩散到整个大中华地区,并一步步取代了香江映像奖和湾岛飞马奖,最终成为整个大中华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电影类奖项。
到了21世纪初,因为电视剧市场规模的急速增长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2002年炎黄电影节又增加了电视剧参展评选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