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们是奇迹(第2 / 5页)
“擦。。。”更大的嘘声和中指淹没了这歌声。纳艾森垂下手臂,无奈的看着守门员从球网里拣出球,开向中圈。25号门将上半场表现还是挺不错的,这个球把他弄抑郁了。
“没事,让我们来为瓦勒海姆呐喊吧。”老头变戏法似的掏出一条围巾,开始了比利时版的架秧子起哄。
于此同时,球场上开始介绍主队的出场名单。每念一个名字都是一阵欢呼。等主队的名单念完,老纳艾森回头看了一眼杨师,发现杨师正拿着一个小本本记着什么。刚才的名单和杨师背诵的有一些出入,有个队员因为拉肚子没能上场。除此之外,都对了。
“你对客队熟悉吗?杨。”
“名单我就不说了。正在念了。”球场上传来一阵阵的嘘声,煞是壮观。丹泽队出场了(kmskdeinze)。“他们的主教练是德克詹拉尔德(dirkgeeraerd),喜欢41212,38岁的年轻教练。他们球队整体比我们弱一点,不过有几个球员需要注意一下。中场24号,32岁,以前比甲球员,我没看过他踢球。年轻的时候入选过国家队。据说远射不错,这个估计您应该比我更清楚。11号,前锋,就是那个跑的像个兔子似的家伙,从洛克伦队(lokeren)租借来的,速度很快,但射门不行,别让他走了狗屎运就行。还有个19号我不认识,好像是个边锋,让我谷歌一下。”
杨师说着拿出手机准备开始找资料,扭头发现老纳艾森已经在那手舞足蹈的扭动起来了,好像全然没听见杨师那番长篇大论。
“1号……这些应该是首发阵容。教练是弗兰克杜瑞(frankydury),喜欢用4321阵型。”
“ok,可以了。”老头还是笑盈盈的,眼神里掩藏不住一丝惊奇。“杨,你可不像是一个球迷。”杨师挠挠头,”我正在准备教练资质考试,这也算为以后做准备吧。”
“你想当教练?在欧洲还是在中国?”纳艾森说话间,车子已经开进球场边的停车场,但没有停下而是拐进了球场内的地下车库。
“中国人在欧洲当教练?这是个梦想吧?纳艾森先生。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地域,皮肤,语言,种族,文化背景为这个梦想设置了太多的障碍。他们就像一把把的锁头,即使有一天我拥有了执教欧洲俱乐部的能力,但还是需要一把钥匙,一个宽广的胸怀来打开这些锁,来接受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进入他们的足球世界——这太难了,纳艾森先生。目前看来,如果能找个小球会实习,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然后带回去才是个比较现实的想法。”纳艾森的话,一下子打开了杨师的话匣子。
“杨,你猜到我是谁了吗?”纳艾森没有对杨师的话做评价,而是问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老奔驰已经在车库稳稳的停下来——地下车库只有球会的人才能把车停进来。
随着主裁判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
瓦勒海姆是升班马,很多球员都是第一次踢乙级,虽然赛季前很多专家预计他们会在积分榜的中游,但看起来要适应乙级联赛的节奏还需要一段时间。球迷的欢呼让他们太想赢得比赛,结果就有点不会踢了,快速的进攻,然后快速的丢球。不过开场十几分钟后,这个局面得到了改善,双方开始互有攻守,比赛好看起来。
瓦勒海姆的租借球员是一个边前卫,可能杜瑞想让他首发冲击一下。毕竟是甲级队租借来的球员,三板斧如果奏效可以算是意外收获了。前锋是一高一快,杨师不知道比利时人是不是也这么叫,不过高个的中锋加上一个技术性的接应前锋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不稀罕。双方的排兵布阵都很有中规中矩,虽然一时间难分高下,但是此消彼长中,一次触球可能就会改变场上的局面。
果然,在抵抗了三十多分钟后,瓦勒海姆意外失球了。兔子前锋的第五脚射门终于开胡了。这个球看直传后卫的身后,兔子前锋以每小时七十迈的速度接到了球,和守门员一对一,趟球——可是,趟大了!但是,球仍然还是滚进了球门——所以这确实对双方来说都称得上“意外”。守门员对这个不按常理的射门无可奈何。
球场上霎时静了下来。东北看台上几百个客队的球迷开始唱歌了。”你们应该在丙级,你们应该在丙级,那才是你们的家。”
“您是……俱乐部超级vip球迷?”杨师试探着问。这回轮到老头汗了,年轻人的思路怎么都这么yy呢?不能好好猜啊?!
“很可惜,我当然是瓦勒海姆的球迷,但你的回答不够确切。我只能兑现一个奖励了。来跟我来。”一老一少沿着地下通道走上看台。这里是球场最好的位置。用国内的话来讲就是台。可惜没有红桌布和大茶杯。整个球场只有主看台遮雨棚,让杨师不禁联想到小学时运动会。一路上纳艾森和周围的人不断打招呼,而杨师跟个保镖一样,跟在老人身后。
比赛还有20分钟开场,8000人的球场基本上已经坐满了。球迷们开始大声的唱歌。走到看台中央的一个位置,老头揽过杨师的肩膀,在他耳边大声的说:“杨,你的奖品是主看台的球票,在我身边。”老头笑的很灿烂啊,跟捡了钱包似的。
“下面揭晓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了——我是这个俱乐部的,呵呵,我爱她。”老纳艾森说着,还使劲拍了拍杨师的肩膀。
(先生啊,真是久仰久仰失敬失敬。)杨师在肚子里作了个揖。“那真是太谢谢了,纳艾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