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马腾天下 > 第130章 溯本正源说道德

第130章 溯本正源说道德(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周易?系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是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

‘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

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

被《礼记?大学》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

‘德’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

但不管怎么说,‘德’总是美好的东西,有了高尚的品德才会被人所尊重,‘德高望重’就是这个道理。

再次,从社会层面上说。

从一个个人的修行操守,一跃而升为一个社会的文明标志,始从西周开端。

在作为西周文化的重要内涵的‘礼乐文明’中,‘德’是核心。

德归纳为‘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就是对德的最好总结。

‘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

《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孔子当年之所以念念不忘‘克己复礼’,就是因为以德为核心的西周之礼是儒家思想最为推崇的道德标准。

周人制作礼乐,隆礼重仪,确立了以‘德’为先的价值原则。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是周人的基本的精神信仰。

周人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德’是和‘天’联系在一起的,个人、家族、国家有德,便能得到上天的垂顾,成为‘受命之人’、‘受命之族’、‘受命之国’。

周人认为殷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无德,天命转移到了有德的周人身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