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马腾天下 > 第137章 可为之时有可为

第137章 可为之时有可为(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太后关心地问起他儿子,两人因而议论起‘父母亲谁较疼爱孩子’这个话题。

触龙认为‘父母爱孩子,必须为孩子做长远的打算’,并举太后当初为什么将女儿远嫁燕国为例,然后顺水推舟地谈起如今太后疼爱幼子长安君。

虽然给他最好的封地和财宝,但却不让他为赵国立功,这并非真心疼爱儿子的长远打算。

触龙的这一番话让赵太后有所感悟,于是立即送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而齐国也很快出兵,解救了赵国。

因为意见不同,所以才需要说服。要想让对方接纳,最好不要站在他的‘对立面’,而应该跟他站在‘同一边’说话。强调彼此的共通点,可以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商山四皓,汉高祖平时就知道他们的贤能并很敬重他们。

因此他们从汉高祖容易理解的问题入手,再涉及他们所要谈的事情,使汉高祖醒悟就易如反掌。

商山四皓劝谏汉高祖的方式,与周昌、叔孙通比较起来怎么样?

然而汉高祖为什么没有采纳周昌、叔孙通等人的意见,而听信了商山四皓的劝告?

主要在于前者只是一昧地批评汉高祖执迷不悟,而后者则是从其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问题入手进行诱导,如此而已。

君主也是人。臣下向他的君主进献忠心,一定要从君主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问题入手,然后君主才有可能采纳臣下的意见。

人的思想在某些方面执迷不悟,而在某些方面却通情达理。

他在某些方面执迷不悟,这就表现出很愚昧;他在某些方面很通情达理,这就表现出很明智。

从他容易理解的问题入手来劝说他,就容易取得他的信任。

再有一个事例。

战国时候,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长安君做人质才愿出兵。

赵太后疼爱幼子,坚决不允,并严禁群臣再进谏。

左师触龙求见,太后愠怒接待,但触龙一点也不谈人质之事,反而提起自己的脚疾,关心地问起太后的起居,在嘘寒问暖中,两人都为行动不便、食欲欠佳而感叹。

随后,触龙提起他的幼子,央求太后让他到宫中当一名卫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