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乱中求稳—第三节新一轮博弈(三)(第1 / 2页)
很多事情可以做,但千万不能说。越想要的东西,越得表现出不感兴趣的样子。如若不然,那事情的走势就该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了。
刘襄既然没能把握住机会,那只有坐等命运的安排。
上节提到过,吕家被灭后,灌婴在陈平、周勃的授意下,调转枪口,又一次把矛头对准了刘襄。
现在,吕家已然被废,摆在刘襄面前的,也只有两条路。
一是率领大军继续作闹。当然,这条路走到最后,必然会和“造反”这个词联系到一起。
虽然说“成王败寇”,但刘襄现在毫无道理的和灌婴pk,他失败的命运是必然的。更重要的是,灭掉诸吕后,陈平等人已完全掌控了朝廷大局,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刘襄在这个时候作闹,那是死路一条。
刘襄也是人选之一,但他并不满足,他希望是唯一。
有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因为他既姓刘,还打响了剿灭诸吕的第一枪,功勋卓著,表现的比较扎眼。这些经历,无疑是他晋升资本。
这是刘襄自认为的。
应该说,他是有资格当皇帝的,甚至有机会掌握主动权,自己抬屁股往皇位上坐。
当然,刘襄要想掌握主动权,关键环节还得在灌婴身上做文章。
更重要的是,那个说话不顶用刘弘毕竟还坐在皇位上,如果刘襄继续高调游行,相信一时三刻就能给他送来个“造反”的帽子戴上。
二是收兵。但事实证明,这同样是一条不归路。
按理说,陈平等人既然在物色人选,那刘襄肯定有些机会。
但这个机会很渺茫。
原因其实很简单,刘襄太有理想。理想这东西,就如**,纵然你有,也不能随便扒出来让别人看。如果让人看多了,那自己就离“小丑”的角色不远了。
当初,吕产把灌婴派过来和他对峙,刘襄在内心深处把灌老头当成了对手。并且把这个心态,一直持续到最后。虽然期间两家罢兵言和,但刘襄并没有去真心结交灌老头。
刘襄的这种心态,让自己错过了称帝的绝佳机会。
说白了,想掌握主动权,必须进京,最好是率领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开进关中,把大军驻扎在长安脚下。如此一来,想不当皇帝都难。
但这一切必须得到灌婴的支持。按打仗能力,灌婴能给刘襄当祖师爷,硬拼肯定是实现不了这一规划的。因此,摆在刘襄面前的只有拉拢灌婴,不顾陈平、周勃等人死活,直接合兵一处,赶在吕产被灭前返回关中。如此一来,整个大汉天下自然跑不出他的手掌心。
但刘襄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更没去拉拢灌婴。在对峙、坐等的过程中,白白错过了这唯一的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