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给刘暹的交代(第2 / 3页)
“宝庆那就是一头猪,想让他挑起事儿来,轻易地很。只是不得伤及无辜就有些麻烦了……”
胖子眉头皱起来,脸上的肥肉能荡起三五道褶儿。谁也不会知道,十二年前的他曾经差点在饿死在黄河边儿上。现在西安城里的小老百姓说起他来,只会用仰视的眼神去瞻仰他。粮店米行盐铺布满整个陕西,捐着四品的顶戴,在陕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十月二十日。汉中府府城,知府衙门后堂的侧厅里,秦军留守,汉中镇总兵张忠奎快步走进来,对着依旧做着知府官儿的李楹拱了拱手。
“大人,暗线那传回的消息,宝庆这个猪头,就是奔着钱来的。他奉令出外,拿的是巡抚的命牌,明面上打着的是巡刮政的招牌。”
陕西如今是多军的地盘,巡抚自然是个满人,喜塔腊氏,原湖北巡抚崇纶之子裕禄。满洲正白旗,刑部笔帖式出身,二十来岁就给调任热河兵备道,不到两年迁为安徽布政使,去年调任陕西巡抚。年纪刚刚满三十岁。如果真的是凭真本事做到的,那可不是一般的英才。可惜,裕禄之所以一路官运畅通,完全是因为旗人中人才匮乏,不得不矮个当中拔将军。
身边文祥、宝鋆两人摇头苦笑。对于丝毫反迹都没有露出的刘暹,他们俩实在无法理解恭亲王对他那么重的猜忌。是从哪里来的。
难道就因为秦军大部分是光头?所以兴起的那股传言刘暹不愿留辫子?还是另有自己不知道的缘故?
不管恭亲王内心中有多么的可惜,他还是代表着清廷在北京城外送刘暹前往天津卫。
在十月十一日当天,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两宫太后。五六七三位宗室王爷,文祥、宝鋆、景廉等一班在旗的大臣要员,齐聚一堂。商议的就是刘暹的事。会上还真有脑袋被驴踢了的人,提议将刘暹留在京城。荣养起来,不让之再回南边去。
但是八旗的顶层还有一批脑瓜聪明的人。知道这根本就是扯淡。刘暹必须回去,大摇大摆的回去,被朝廷恩赏着回去。
随着湘军势力从陕西的全面撤退,如今之甘陕,疆臣大员七八成都是旗人。连绿营总兵,除了张忠奎以外,都大半是汉军旗人。秦军自始至终都窝在陕南,以汉中为中心,多年经营来,根深蒂固。加上刘暹又始终得势,是以李楹这么个知府做的自在的很,跟西安城多年来都是井水不犯河水。连张守岱时担任的陕南兵备道,都挪治所到陕宁府去了。
但是今天,宝庆这么个猪头来汉中,那就明摆着是来打秋风的。这人是裕禄的侄子,虽然年岁比之裕禄还要大上两岁,但官职上一路都靠着裕禄提携,现任裕禄的戈什哈队长,头上套着个参将的职衔。
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再做什么刺激地方汉员疆臣的事了。
但是对五王奕誴,不管怎么说,八旗的颜面不能丢了。所以惇王奕誴不能有大的惩处,只是一顿半根毛发也不伤的训斥,训斥他误交匪类,罚俸一年。
这件事情扬起的风波,于清廷讲,只能等着时间一点点去抚平。只是他们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刘暹有这么深的心机,有这么大的阴暗实力,又有那么大的野心,去推动着事情一步步的走向**。
就在刘暹乘兵舰即将南下的时候,一到消息已经送抵了军情处西安站的据点。
一个三旬面向的白胖商贾,拿着密码本将一连串的数字翻译成汉字之后,快速的将汉字扫视一遍。然后把记载着数字和翻译后文字的纸张全部给烧个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