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6 推上神坛(第2 / 2页)
罗杰在评论之中使用了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蓝礼的惊叹:
“如果对于蓝礼-霍尔依旧保持着疑虑和迟疑,那么请务必观看’爆裂鼓手’。不是因为它是一部比’地心引力’或者’醉乡民谣’更加出色的作品——事实上,它的确不是;而是因为它呈现出了霍尔在表演艺术探索道路之上的层层突破与全神贯注。”
“洛杉矶时报”对于“地心引力”也是倍感推崇,但罗杰却从来不曾使用过如此旗帜鲜明又如此情感浓烈的词汇,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把所有的焦点全部都落在了蓝礼的身上。
从量变到质变,“爆裂鼓手”的横空出世正在让蓝礼身上的光环逐渐演变成为万丈光芒。“综艺”的史蒂芬是如此,“纽约时报”的伊丽莎白是如此,“洛杉矶时报”的罗杰也是如此。
“霍尔表演最为出彩的部分,无疑是架子鼓演绎,虽然后期制作中,部分画面由专业鼓手完成了真正专业的演奏;但实际拍摄过程中,霍尔全程亲自上阵,并且在多数镜头中完美呈现出了真实的鼓点,这让他的表演灵魂渗透到了音乐之中,具备了震慑心魄的力量。
当然,优秀作品就是优秀作品,“洛杉矶时报”也不会吝啬自己的赞扬之词,但相较于东海岸的追捧来说,他们的评论更加冷静一些,少了些许狂热;反之亦然,有些作品在“洛杉矶时报”所代表的西海岸备受推崇,但在东海岸就平静许多。
东西海岸的文化差异是整个北美大陆沿袭多年的地域特色,与历史成因息息相关;而更加鲜明的是中部地区,这里有着许多宗教属性的媒体杂志,观点更加保守,态度更加顽固;另外,还有新时代的网络媒体则削弱了地域影响力,却扩大了网络因素,观点也更加与众不同。
自然而然地,“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的观点也必然有所不同。
此次,面对“爆裂鼓手”,“洛杉矶时报”的资深影评人罗杰-摩尔(Roger-Moore)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到底应该如何称赞蓝礼-霍尔呢?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每一部电影上映之后的固定套路,每一位影评人和记者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这个问题,希望可以通过语言的艺术来表达自己的震撼与喜爱。
仅仅只是如此,霍尔就已经奉献了足以与’黑天鹅’之中娜塔莉-波特曼比肩的精彩表演,而他还在表演过程中更进一步地探索到了全新高度,从纯粹的心理惊悚悬疑层面,蜕变成为古希腊悲剧式的艺术探究。
这一份功力,恰恰成就了霍尔的出众。
在电影之中,霍尔对于专业技术之外的个人生活展现出了细腻雕琢,真正展现出了他的表演方面的强大控制力与渗透力,尤其是角色与父亲之间的微妙关系,值得反复品味再品味,这也使得整部电影的主题上升到了全新高度,真正地跻身到了一部顶尖佳作的行列”
满分一百分,罗杰以如此简单的方式为自己的影评画上了句号。
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令人产生挫败感的过程,因为词汇的匮乏总是让人产生无力感,而且,长时间的赞扬也让普通的话语失去了魔力,甚至让人产生一种吐槽和咒骂霍尔的冲动。
但更换角度之后来看,这却是一个魔法创造神奇的过程,因为这位演员总是能够在表演的世界里创造更多奇迹。称赞霍尔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但’爆裂鼓手’却进一步证明了,那是因为他值得如此待遇。
蓝礼-霍尔又做到了。
尽管在’爆裂鼓手’这部作品里,值得称赞的部分着实不少。查泽雷的才华,以鼓点和旋律来控制电影的镜头节奏,这让观影过程成为了一种享受;西蒙斯的表演,近乎狰狞而冷血的表演赋予了角色独特质感,让角色与电影主题完美地结合起来。
但……所有聚光灯依旧聚集在了霍尔身上。这不公平,对于查泽雷和西蒙斯的精彩表现和出色效果来说,这不公平。但霍尔的演出确实让电影主题层层推进,继而达到升华蜕变,他依旧是整部电影最为核心的灵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