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第2 / 3页)
于是就有了《孟母三迁》的典故做注脚。
而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故事是窦燕山出身富裕家庭,为人不好,以势压贫,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到了30 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为此着急,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如不痛改前非,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注重他们的品德修养。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当时人们称“窦氏五龙”。
这两个故事都是在诠释一个事情,那就是,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也就是有名的《孟母三迁》。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也就是典故《窦氏五龙》。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东汉黄香孝顺父母的典故。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是名闻遐迩的《孔融让梨》的故事。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三字经的内容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很多时候,仅限于那些内容。
《孟母三迁》很多人大概都知道,但是后面的窦燕山的故事,却很多人都不甚明了。
当然了,虽然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可是拍摄的时候,故事肯定不可能一层不变,故事剧本是几名权威的教育界专家,以及历史文学教授加上编剧共同完成的。
《孟母三迁》主要核心在于孟母对孩子教育的执着和专心致志。
对于里面的典故,故事,却反倒是有很多人并不是太清楚。
《三字经》之所以被奉为启蒙经典,一方面是因为简单易懂,一方面也是因为,《三字经》仔细看里面的内容,实际上,每个内容,都有案例典故作解。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释义: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