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救世主[基建] 第404节(第3 / 4页)
夏国消失,魔族退入无尽深渊,教会便彻底掌握了光明大陆,开启了高高在上的“后黎明时期”。
传播出去的消息与事实当然是有所差异的,但有些事情是不能广而告之的。比如你跟所有的人讲光明神从地球复制了光明大陆,除了让他们狂热地相信神创世纪之外,没别的作用,并不能让他们领悟到生物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
再比如新神降临会吞噬整个光明大陆,这事儿你说出去,恐怕这个社会就要崩溃了,好一点的比如贵族大概会大肆挥霍,在死前好好享受;不好的恐怕会出现一群报复社会的,就是魔族当中,怕也少不了会有这样心态崩溃,我不过了你们也别过了的念头。
但是如果不揭穿教会干的好事,不让众人知道夏国的牺牲,陆希也不甘心,所以想来想去,最后就编出了这一套似是而非的说辞。当然,看在现在还需要教会出力的份儿上,罪名全扣给了那一任做出决定的教皇,其余教会人员统统都是被骗的,也算是给教会留了个面子。
第540章 西陆之变(一)
安东尼与陆希的这一次会面之所以被历史人士大书特书, 主要就在于见面之后,整个光明大陆的历史都来了一个大翻转。
真的是大翻转啊!以前《教义》里都说魔鬼是万恶之源,他们出生于无尽深渊的岩浆与硫磺之中, 就爱引人堕落以夺走人的灵魂。要不是有光明结界保护,魔鬼大批涌来光明大陆, 人类就完蛋了!
比如说, 当初的夏国就是跟魔鬼勾结, 结果整片国土都被无尽深渊吞掉, 成了现在的迷失之地,在光明大陆上再也找不到了。要不是十字军把魔鬼赶回深渊,很可能他们就以夏国为据点, 一直祸祸光明大陆了!
这些说法,光明大陆上真是人人耳熟能详, 因为他们都是听着这些宣传长大的。结果现在忽然告诉他们:这些都是错的, 是有人掩盖了真相,篡改了历史!
“能量转换——”安东尼倒是忽然想起一件东西,“炼金神殿做出了一种魔偶……”当时幽灵入侵的时候用坏了好几台,默菲走得急,就直接扔在炼金神殿的旧址了,只是也拆得七零八落,生怕被人仿制。倘若能把这东西复制出来,岂不是能用好几个低等级的觉醒者,拼成一个高级的?
“发电机?”陆希听过安东尼的描述,顿时眼睛一亮,“去看看!”
安东尼不得不提醒她:“你说要去看苹果树……”其实不是看苹果树,而是看光明神的本体,但不好说得这么明白罢了。
说起来这棵苹果树也是很打陆希的脸。之前陆希激情批判教会胡诌《光明史》,把一棵普通苹果树吹成什么创世纪的树,还活了一千多年之类的。结果后来听光球说了才知道,这棵树真的活了一千多年,也确实是光明大陆被复制过来的时候就存在的,因为它就是光明神本体的存在形式,可以说它是树,也可以说祂不是。
这么打脸的树,陆希其实也不是很想看,主要是海因里希有执念,既然来了圣城,就想亲眼看看光明神。他看不见光球,那么看看苹果树也好。
魔鬼并不是无尽深渊的火山口里生出来的, 他们原本就是人类,只是觉醒的方向与神官和骑士们不同,外形上出现了非人的变化而已。事实上数百年前的黎明时期,人类并不是在与魔鬼战斗, 而是神官、骑士、普通人和魔族一起,为抵御源源不断的魔兽潮而战斗!
然而在战斗之中, 魔族却感染了一种诅咒,这种诅咒使得他们在晋升到顶级之后就会失去理智变得疯狂。本来这是一种不幸,但当时的教皇没有去寻找治疗的办法, 反而在战斗胜利之后, 开始将魔族当做敌人来防备和驱赶, 直至魔族退入无尽深渊才作罢。为了掩盖这种背刺的行为,教皇编写《教义》,给魔族扣上了万恶之源的帽子,并沿用至今。
至于夏国,则是这种谣言的最大受害者。当初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魔兽的变异从何而来,是夏国发现了第一处深渊之门,于是夏国的大巫启动大型神术阵,要封闭深渊。但十字军却接到教皇的命令,要把夏国的大巫们一同封闭到深渊中去,因为夏国的大巫当中也有魔族。
十字军横插一手,导致神术阵未能成功,反而使得深渊靠近了光明大陆,要将整个光明大陆都吞噬进去。关键时候,夏国的大巫们牺牲自己,将神术阵反转,推开了深渊,但整个夏国也因此分崩离析,成为了“迷失之地”。
在这次事故中,十字军也损失惨重,当时的教皇为了不负责任,就编造出了夏国勾结魔鬼的谣言,并将夏国后裔定为堕落者血脉。
这棵树在冬季也是枝繁叶茂的,一片浓绿之中甚至还挂着几个通红的果实,但凡有人看见,难免不觉得这确实是神迹。而在陆希看来,这棵树整体都笼罩在淡淡的光晕当中,甚至树的枝干果实都是光构成的,有一种半透明的感觉,就更神异了。
就是她都站在这儿了,这棵光树却没什么动静,她还以为能跟光球一样交流一下呢。
“他们休眠了。”光球可能是跟陆希在一起时间久了,居然会用第三人称了,“这样可以让新神来得慢一点。”多给光明大陆争取一点时间,当然,也是多给祂们自己多一点时间。
只是这样深度休眠下去,就不会再醒来了。如果陆希真能打开空间通道,祂们就会在休眠中转移去另一处空间,如果陆希的计划没能成功,祂们便会在休眠中被新神吞噬,再也没有逃走的机会。
“还挺信任我的……”陆希感觉肩膀上的压力还有点重,“那就祝我们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