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关于高能电池的可行性方案(第1 / 1页)
而且现在的电池厂商需要改进生产技术,这样子成本太高了,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没有人愿意这么干,埃洛普想来小初给的技术也是差不多的,可是他越往下看越激动,突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如果……如果小初给的文档上的资料是真的,那么又是一项改变世界的科技又诞生了,这如何能不让他激动,他的名字也许也会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埃洛普激动地手指都有点颤抖,哆哆嗦嗦的给小初发了封邮件,大体上就是问题她接下去该怎么办,是申请专利,然后授权给其他有实力的公司还是自己做,埃洛普知道自己的公司有一个非常非常现代化的生产基地,但是特根本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eo都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全权由小初负责,除了一开始的时候由埃洛普负责之外,他就没有接触过里面的东西,他都不知道源源不断制造出来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因为里面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也不需要什么人工帮忙,除了门外的保安之外,整一个工厂再也没有一个人,当然外界是绝对不知道这个消息的,对外他们还是宣布招了一部分生产工人。所以埃洛普心想着是不是该物尽其用,肥水不流外人田什么的还是可以的,而且趁机说不定可以对工厂一窥究竟,不过小初并不是这么打算的。
小初很快就回复了他,让他买几家国内的电池厂,比如飞毛腿什么的,直接改进一下生产工艺,这并不复杂,很快就可以完成改造任务,然后开始全球接受订单。
小初的话就是命令,虽然不能一睹自己神秘工厂的真面容,但埃洛普还是按照小初的意思有条不紊的开始了收购行动,现在的c公司还有点余钱,但是不多,只能收购一两家这样的比较大型的电池厂,虽然c公司办事一直很低丢,并且让被收购的企业也一起低调,但是换老板,换设备,改进生产工艺还是闹出了不小的动静,灵敏的媒体嗅到了一丝异样的信息。
c公司出品,必属精品,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软件,都是同行业的公司望其项背的,还好他没有进军其他的软件产业,许多大佬纷纷拍着胸脯。现在这c公司收购电池工厂又是做什么呢?而且是在他们自身经济陷入困境的时候,这绝对不可能无的放矢的,除非他们的老板是做技术的,根本不懂运营(哎,好多的小科技公司都是这么被毁或者被收购的不是吗?明明是很棒的产品,只是不懂经营,被行业老大吃的骨头都没剩下。)可是ceo埃洛普可并不是糊涂人啊,他怎么也不提出反对意见,或者他提了也没用,毕竟他不是主人,说了不算数,这里面值得推敲的东西有好多。
360也要被出售了,周鸿祎要全面接管开源社区的相关事宜,不过对于这件事情,外界没有过多的报道,国外滴报纸媒体不知道,知道的也没管,你一被收购的小公司被卖了不是很正常,而国内的媒体倒是关注了一下,估摸着卖了好还钱,大体上都是这么认为也是这么报道的。
反正你没你母公司重要,我也懒得理你。
于是在非常低调的情况下,百度的彦宏,腾讯的化腾,搜狐的朝阳还有小米的雷军(为什么是这几个?这几货不是手拉手一起去看奔月了嘛)……齐聚c公司的首都总部小会议室,就出售问题进行了了热烈的探讨,既然360要退出搜索这一块,那么这一口肥肉就不能被彦宏吃到嘴里,百分之四十的市场份额可是足够其他的公司消化好久了(现实数据详见几家国外公司2013年最新报告,大约占中国搜索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二十,使用率也是差不多,不过这个和百度自己的数据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当然原因我们自己也清楚的对吧。)
于是化腾、朝阳、雷军结成了攻守同盟,最终化腾以微弱优势胜过彦宏,拿到了360,c公司又有余钱了,员工终于不在担心工资的问题了。
在处理完相关事情,周鸿祎顺利接掌开源社区后,埃洛普受到的小初的召见。
可是大多数媒体可没想那么多,唱衰论又一次被提起,大多数预测机构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让c公司三思而后行,不要断送了美好的前程。
可是埃洛普怎么会听他们的,小初怎么会听他们的,哦,可能根本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不做死就不会死。
无论外界多么风雨飘摇,谣言漫天,c公司巍然不动,没有解释,没有掩饰,更没有任何的官方发布会的打算,只是默默的认真的完成收购案,这才是c公司一贯的作风,神秘,低调。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就像是无根的浮萍,虽知道下一秒会不会被风浪击沉,慢慢的c公司也有了自己的文化,这不是可以塑造的,也不可能可以塑造,这是在无形之中慢慢形成的。
而c公司可是出了名了低调,但是不失内涵。</dd>
“参见大王。”
“叫我女王大人”
“好的大王,是的大王,请问大王有什么事情需要小的去办。”
“叫我女王大人,这里有个小玩意你拿去卖钱吧,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好像有什么东西乱入了(⊙o⊙)啊!)
埃洛普异常激动的点了接收,文件很小,一瞬间就接收好了,颤颤巍巍的打开来,《关于高能电池的可行性方案》埃洛普拍拍胸脯,还以为又是什么跨时代的东西呢,原来是新型的电池技术啊,埃洛普以前是诺基亚做手机的,对于电池技术多多少少总会懂一点,这个时代的电池技术已经进入到了瓶颈,虽然许多的研究机构从不同方面对电池进行了改进,也提高了一部分性能,但是始终无法成功投入商用,主要是成本太高,而性能提升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