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8章 袁崇焕信心不足(第1 / 2页)
以前,在朝廷的威压之下,那些老百姓不敢起来武力反抗,生怕会被冠上造反的罪名,抄家灭族,只能是忍气吞声,一再退让。现在,有白衣军的撑腰,他们想干什么都行。抄家灭族的罪名,逐渐的转移了主体,转移到了当地官府的身上。
事实上,随着白衣军的插手,当地的官府,也的确不敢对底层的百姓进行欺负打压了。他们生怕白衣军来了以后,会被反攻倒算。话说,白衣军方面,对反攻倒算这四个字,的确是体会的太深刻了。这完全是很有可能的。之前,就有些典型的例子。
某些冥顽不灵的地方官府,对闹事的百姓进行了镇压,着实是杀了一些人,用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当时,杀人的官府大员,的确是过了一把杀人瘾。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血淋淋的屠刀,忽然改变了方向,落到了他们头上。
白衣军来了以后,将这些杀人凶手都全部抓了起来。白衣军也不直接杀人,只是将他们都交给新成立的自治委员会处理。而那些自治委员会的成员,就是那些闹事的百姓。他们都说有亲人死在那些官府大员的手里的。可想而知,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有过这样的教训,地方官府是说什么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不要说地方官府,就是南京朝廷,也不敢说什么,更不敢做什么。面对白衣军的步步紧逼,他们只有装作什么都没有听到,什么都没有看到。他们不能和白衣军翻脸。如果和白衣军翻脸,徐兴夏一道命令下来,白衣军就会直接向南京进军。
第788章 袁崇焕信心不足
在南京朝廷的眼里,白衣军都是最狡猾的。他们一般都不正面出击,而是通过煽动当地人起来造反,故意将局势搞得非常的混乱。他们故意将一些淘汰下来的,又或者是从明军那里缴获来的装备,暗中送给当地人,助长他们发动骚乱的实力。
当地的官府无法控制局势了,只好向白衣军求助。于是,白衣军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大摇大摆的插手了。事实证明,只要白衣军插手,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这片地区,彻底的落入白衣军的掌控,和南京朝廷,再也没有丝毫的关系。这个办法,屡试不爽。
甚至,在很多时候,地方官府为了投靠白衣军,主动的争取宽大处理,干脆自己弄点小骚乱出来,然后请白衣军进驻。这等于是变相的投敌,变相的出卖朝廷。但是,朝廷面对白衣军,也没有丝毫的办法。就是抗议,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哪怕是小小的抗议的声音,都有可能激怒白衣军,从而给南京惹来天大的祸事。
现在的南京朝廷,正借助徐兴夏和朱以蓝的大婚,拼命的维护和白衣军的良好关系,务求不能得罪白衣军。否则,白衣军集中兵力,横扫江南,南明朝廷估计不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要彻底的垮台。到时候,某些人就真的要学陆秀夫,抱着末代皇帝跳海了。
到那个时候,如果南京朝廷不想学陆秀夫那样,抱着小皇帝跳海的话,就只有投降了。一旦投降,他们就连最后的一点点作威作福的机会都没有了。因此,叶向高和**星,都严格约束自己的手下,万万不可去触怒白衣军,以免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由于南明朝廷的顾忌,白衣军更是肆无忌惮,不断的向四周蚕食。到泰昌元年的七月份,白衣军已经控制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半个西南地区,白衣军都是使用这样的方法拿下来的。作为背后主使的白衣军,几乎没有浪费一枪一弹,就将大量的地区纳入康中。
没办法,白衣军的政策,的确是太具有鼓动性了。明朝末年,贫富分化的情况,已经十分的严重。全国九成以上的财富,集中不在不足一成的人手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乃是普遍的现象。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日子过得是非常艰难的。
这一点,从当初威镇堡徐家的情况就能看出来。当初的徐家,就是明王朝底层百姓的普遍写照。否则,徐兴夏的横空出世,也不会吸引到这么多的穷苦人了。最初的白衣军,几乎全部都是由饿的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穷苦人组成的。
白衣军的成功,先进的武器装备,当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成功的挑起了一整个阶层的怒火,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须知道,这个阶层的人数,可是占据了全国人数的九成以上啊。
在一些遭受了灾荒的地区,当地官府救灾不力,灾民们更是卖儿卖女,易子相食。他们是真正的除了一条烂命,一无所有。可想而知,白衣军的到来,会给当地的穷苦百姓,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已经没有选择的他们,不拿起武器,跟着白衣军干就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