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兔脑壳(第3 / 4页)
一个一块巴掌大,一面煎的焦黄,一面撒满辣椒粉与葱花的鱼豆腐。吃在嘴里鲜辣香嫩、爽滑可口,要不是还能克制的住,这一块怎么够。
就在三人正咂吧着嘴回味着鱼豆腐的美味,无意中的一瞥眼,安馨连忙拍了拍男友的胳膊指着迎面走过来的一对美眉说道:“木头,快看!你快看,她们吃得这是什么啊?”
也难怪她会如此惊讶,迎面过来的这两美眉要身材有身材要脸收有脸蛋。不但衣着时尚,肤色也是白白嫩嫩的。
那糍粑球恍如一粒弹丸击打在抹了油的桌面上并反弹起来,震得铜碗碟互相碰撞。
随着一声脆响,那被弹飞的“弹丸”已准确无误地落在盛有豆粉的簸箩里。紧接其后又是“当、当”两声,又有两发“炮弹”连珠般落在簸箩里。
三声“炮响”后,大师傅快步走到簸箩旁,拣出已经裹匀豆面和芝麻粉的三发“炮弹”,放入铜碟里浇上浓浓的糖汁,撒上鲜香的豆粉,然后放在一次性的纸碗中。
坐观了一番精彩的表演后,秦晓伟一行三人不由随着其它游客一起。轻轻地拍着巴掌对大师傅老到的功夫表示敬意。
细细地品尝着这道小吃,口感清凉有嚼劲,糯口确不粘牙,香甜滋润、软滑适口,再加上一杯浓淡适宜的“老鹰茶”,算是成都不辣小吃中的经典。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哪怕就是谈生意的人。此刻似乎都多了一股儒雅的气质,坐在梧桐和银杏树下面。让人有种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吃过晚饭在胡同里喝茶纳凉的场景。
当然了,到了这里。秦晓伟可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来欣赏这里独特氛围下的夜景,这一趟的目的自然是让一行三人最为关心的各种美食。
宽窄巷子的沿街都是大大小小的小吃铺,还包括了许许多多的路边摊,据说成都出名的小吃几乎在这里被一网打尽。
从最便宜的几毛钱到几块钱,品种琳琅满目价格也实理。当然了,茶社之类的铺子里价格自然要贵上一些,但同样的,环境与氛围也要好上不少。
而首先进入秦晓伟一行三人眼帘的,却是光听名字就觉得很响亮,而且弄起来动静也不小的一种成都特色小吃:三大炮。
而同类型的小吃还有一种叫叶儿耙的,因其制作时用巴叶、玉米叶等包裹蒸食而得名。具有色泽淡绿、皮面滋糯、咸甜兼备、清香可口的特色。
知道晚上这一场可是持久战,用这两种甜点滋润了一下肠胃之后。秦晓伟一行三人顺着空气中的香气就来到了下一家小吃摊儿。
就见热乎乎的铁板上一块块的鱼豆腐正被烤得发出滋滋滋地响声,再洒上辣椒与葱末,光是这卖相就已经让三人口水狂涌起来。
鱼豆腐,自然不会是真的豆腐,这玩意主要用鱼、水加一些食品辅料制作加工。里面不含大豆,只是因为形状像豆腐,因此我们把它命名为鱼豆腐。
当然了,这道小吃其实并不是成都的特色,而是传自于历史上曾为楚国故都的荆州,只不过。美食当前,秦晓他们哪儿还管得上这个。
当然了,不可能真给你炮弹吃,这种吃食说穿了也就是类似老北京小吃驴打滚和元宵节要吃的糯米汤圆的结合体。
两张大方桌上,斜靠放着一个 大圆形簸箩,里面盛有用炒熟的黄豆和芝麻磨成的细粉,和三四摞金光闪闪的铜碗碟。
此时,一位大师傅衣袖高卷,两手先蘸少许熟菜油,在摆铜碗碟的桌面薄薄地抹上一层,再把余油在掌心处抹一抹。
走到盛糯米糍粑的盆前,从中抓起一块,熟练地捏一捏,虎口处就冒出一个圆圆的如鸡蛋般大小的糍粑球来。
接着,他在离方桌约3米远处,两腿微蹲,身体向后一倾,用右手从左手取下那个糍粑球,朝摆铜碗碟的桌上猛力一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