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九鼎归位和米国佬的编队失踪(第1 / 2页)
这家伙吃了一百块顶级能量块之后身体胖了一圈,脑袋摇晃了一下说道:“恩,传国玉玺就在——”
赵越急了,大叫道:“你小子别卖关子了,快说!”
“在山南省一个叫刘玉成之人的手里!”
赵越复念一遍:“刘玉成?具体地址在哪里?”
“这个就要你自己去查了!”
九鼎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阵基的,它还能镇压一国之气运,夏商周三个王朝两千多年,每次朝代更替几乎都与九鼎的迁移有关。到了东周,九鼎的迁移更是频繁,以至于东周末年中原大地战火四起,整个王朝分崩离析,就连外星人也频繁光临地球,只因为九鼎不在原来的位置,守护太阳系的九星连环大阵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当初大禹帝造九鼎的目的可能也仅仅是用它们来镇压中原王朝的气运,却被后来的修真者们以此为阵基,布置了九星连环大阵,用来抵御外星来客。
周王朝覆灭之后,始皇大帝以威道之剑太阿为杀伐利器,一统天下!又命人造传国玉玺,镇压气运,是为正统,是为皇权象征。无奈后世子孙不争气,秦王朝二世而亡,盖因没有九鼎聚集人心,后世帝王见此,才命人制造九鼎聚集九州气运,不过都是一些凡物,不起什么作用,后来就连传国玉玺都不见了。因此此后每一个王朝的寿命最多不过两三百年,在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上还多次出现被外族祸乱中原的事情。
想到传国玉玺,赵越一拍脑袋,拿出魔镜对着白色一面说道:“魔镜,我国国宝——传国玉玺在哪里?”
白色镜面上能量一阵波动,奇怪的生物又出现了,它对着赵越伸出手来,好像要什么东西,赵越疑惑道:“干什么?”
赵越无奈地将魔镜收了,据他看过的史料记载,传国玉玺最终下落不明是唐朝末年的时候,“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璧”。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贞观四年(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萧后说“此乃传国玉玺。太宗即位,天下归心,理应物归正主。”太宗一听说是传国玉玺,忙接过匣子,但见匣内放有一块方圆四寸,龙璃虎钮的玉玺,以黄金镶补缺角,并有篆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太宗取在手中,激动的手微微颤动,宝玺玉色正青,以龙蚓鸟鱼文,正是秦始皇传下来的帝王受命之符。
隋唐时期是华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传国玉玺牢固地掌握在皇室手中,被封为国家至宝,没有出现什么传说。唐末朱温篡位后,历史进入了纷扰的五代十国时期。玉玺再次遭遇乱世,厄运迭起。朱温建立的后梁掌握玉玺没几年就被后唐给取代了。公元937年1月11曰,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玉玺从此下落不明。
后来又出现了传国玉玺的传说,宋史上也多有记载,但宋史上记载的多有矛盾,都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宋徽宗是个昏君,好风雅篆刻,曾经刻了皇帝印玺十方。有人说这是宋徽宗画蛇添足,自欺欺人;更多的人认为这是宋徽宗在没有真正传国玉玺的情况下,多刻玉玺,淡化真正传国玉玺的地位。
奇怪生物“无所不知”看赵越的眼神就像看白痴一样:“老大,我每次探察都是需要强大能量的,没有能量我怎么帮你查?前几次帮你把我所存的能量基本上耗光了”。
赵越想了想,从乾坤戒指里拿出一块顶级能量块说道:“这个行不行?”
“无所不知”扫了顶级能量块一眼:“还行,凑合着能用,不过能量等级太低了,损耗很大!先来一百块!”
“我擦啊!一百块顶级能量块都能打一场星际战争了!”赵越忍不住骂道,随后又道:“好吧!幸亏我这里还有一些存货,看来以后要少跟你打些交道,你和你兄弟都是吃货!给”说着就又从乾坤戒指里捞了一百块顶级能量块。
“无所不知”张口一吸,一百块顶级能量块就被吸了进了它嘴里,不过这家伙比它兄弟“无所不能”要好说话得多,也好养活,至少不会像它兄弟一样以智慧生命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