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诡异的真相(第1 / 4页)
推荐小说:
乾隆爷别说没有事儿,就算有事儿,也没人敢问他的事儿。‘议罪银’这么坑爹的一个主意他看不出来吗?!
简单的四大点,就连度娘都知道:1.以钱代罪,使上缴了议罪银的官员更加有肆无恐,加剧了清朝官吏的腐化。
2.录取官员的标准由注重对行政能力的测试转变为对敛财能力考核,使得清朝官员整体素质下降。
3.为了捞回上缴上去的议罪银,官员们加强了对底层人民的剥削,造成了社会动荡。
4.以钱代罪,有罪不究,律法变得形同虚设,加速了清王朝的衰弱。
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推理:是个官都会有事儿,出事儿了交钱,没事儿了。钱哪儿来,从人民群众的口袋中来。当官儿的就怕自己出事儿,怕出事儿就要多捞银子。银子捞得越多,胆子也就越大。胆子越大,银子捞得越多。
其中谁最吃亏?!答:劳苦大众。
这主意分明是想要鼓动老百姓造反。
包藏祸心,其心可诛!
谁会赞成?!答:满朝文武全赞成。
我个人认为,乾隆爷那时候虽然已经老了,但却并不糊涂。简单的推理题还是能拿个八九十分的。问题就在于,这么一个有百害而无一利,既伤民生,又伤国体的制度怎么就堂而皇之地登上历史的舞台了呢?!
让我们接着和大人故事继续向下看。
历史即将揭晓,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那是乾隆四十五年,也就是1780年的初夏。那一年,和大人30岁,乾隆爷69岁。
所有人都有事儿,更怕出事儿。
现实就是这么荒谬。
唯一不赞成的,也绝对不可以赞成的只有一个人,乾隆爷。
他是领导,领导是要对人民负责的。
所有人都可以赞成,唯独他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