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反间计破赵国(第1 / 3页)
郭开大惊,立刻下令罢免李牧的兵权,改派赵葱和齐将颜聚去代替李牧。司马尚大惊,急忙入朝劝谏赵王,由于言辞过激,赵王把司马尚也罢了官,将他贬为庶民。
赵葱奉王命迫使李牧交出兵权,李牧听完赵葱宣读赵王的命令,脸色阴沉,嘴唇紧闭,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却遇到一个昏庸的君王,竟为无耻的小人所害。他交出兵符后,一腔悲愤之情无处诉说。
郭开和顾岩都接到过申龙甲的严令,誓要保住李牧不伤一根汗毛,所以在他罢免后,郭开立即将他幽禁了起来。顾岩更是严密的保护他不受人暗算。
果然,赵国内竟然有不少势力小人,他们比郭开还要惮忌李牧的才能,恐怕日后李牧会东山再起,威胁到他们,于是便想斩草除根,派出杀手追杀李牧,都被顾岩一一化解掉了。
李牧所带来的五万北地边兵,见李牧被罢黜,无不伤心流泪。一夜之间跑了个净光。
还告诉王翦说:“李牧是赵国北边名将,我们不容易打胜他。[燃^文^书库][www].[774][buy].[com]将军不妨叫人去跟他讲和,以后我自有办法。”王翦按照秦王的指令,开始与李牧和谈。
其他的,申龙甲可不会因为自己知道一点儿历史的进程就指手画脚,要知道战况便不同,战场生变,如果拘泥于谋划计较,自己便成了赵括,在纸上谈兵罢了。所以,要充分的放权,要知道自己手下哪一个不是旷世名将。单论打仗的能力,任何一个都可以甩下自己几条街,现在自己将战争的进程推进了好几年,损失大大的减小了,就已经是最大的贡献了。
秦赵之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如果此时赵能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加强经济建设,充实军事实力,把强秦拖垮亦有可能。对赵国来说,此是是最好的韬光隐晦,奋力备战之机。
可是,赵幽缪王之**无道,郭开之大阴弄权,李牧一直希望引出秦军主力,予以迎头痛击,好先解决外患,再引得胜之兵,入朝堂助元老大臣举事,另立新君,变法图强。
秦军主力却也一直等着赵国国内兵变,趁兵变之期维持国家元气大伤之际一举灭国,此举令李牧分心不得。此次终于大兵压境,却又不与他死战到底,使李牧无法回军助元老一臂之力。现在更是势单力孤,就连粮饷的接济不上了。
姚贾在齐国的游说、离间也获得了成功。他用重金买通了齐国的权臣后胜,使齐王建拒绝了与赵国的联合。这样,赵军既失去了得力的主帅,又失去了齐国的外援,而新更换的将领又无领兵之才。
申龙甲和王翦闻赵国阵前易将,立刻去了一块心病。三路大军同时向赵军发起猛攻。
战争持续了快一年,进入了公元前230年,东方列国又都出现了打饥荒,赵国也不能幸免。
各色密探门客将蛛丝马迹汇聚到赵国上卿府,郭开早已经嗅到了一种特异气息。立断立决,要尽快化解兵变灾难。从各方消息揣摩,郭开断定兵变的核心是李牧和他的边军,国中无势的元老们只有依靠李牧才有扳倒自己的可能。
为了证实这一评判,郭开特意召元老春平君入宫会商对策。当郭开将重大消息明白说出几宗时,春平君吓得大汗淋漓满脸涨红,将所有脏水都泼到了李牧的身上,愤愤然大骂李牧不止,并咬牙切齿地发誓追随郭开同心平乱安定赵国。
王族大臣元老更是争相向王城大殿旁的春平君署上书,其中多数禀报的竟然是李牧一班将士的种种不轨形迹。郭开由此断定,元老势力大体被排除在兵变之外。自己和赵王的亲信,也传回了李牧与秦将王翦之间,不断有信使往来的实情。
李牧有私自与秦军讲和,密谋反赵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