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趁其病取其命(第1 / 2页)
只要由于一方掌握住费尔干纳盆地和西域这两个粮仓,可以就地补给,这才是这场战争成败的关键,哪怕打上一百年,也是立于不败的。
随着沙俄在两大要塞碰了壁的同时,卞三娘还率领两万大军从喀什干,同两大要塞的军队夹击了沙俄,使沙俄伤亡惨重,丧失了东方的所有优势。在此一战后,卞三娘还趁势夺取了锡尔中游孤立无援的克孜勒奥尔达要塞,这座要塞建于1820年,是俄军在哈萨克草原南部的重要据点,一旦被卞三娘攻占,沙俄可就很难在楚河沿岸站稳脚跟了。
雍勇在哈萨克草原东部的优势已经完全确立。三个关键性的堡垒,可以说额尔济斯河中下游已经完全被雍勇所控制了。
沙俄对此毫无办法,因为根据欧洲传来的消息,欧洲战场在这两年当中打得非常激烈。奥斯曼帝国苏丹在英法的支持下,同奥斯曼帝国断绝外交关系。俄国出兵八万人占领了多瑙河两公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这些奥斯曼帝国的属地。
而申龙甲现在正沉浸在快乐之中,原因就是卞三娘趁沙俄兵败塔什干后,开始增兵欲报前耻,进一步削减了守备战力的机会。派出二万人马出其不意地杀进了哈萨克草原,走科布多草原、阿尔泰山,突入到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附近,并包围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然后视情况或突袭,或包围之。同时设法在额尔齐斯河畔建立据点,而此时要塞内的守军只有五六百人。
修堡垒是俄国人东扩的重要手段。为了吞并哈萨克汗国,俄国人沿着在哈萨克人牧地上沿乌拉尔河、伊希姆河和额尔齐斯河三条大河建筑要塞。花了近二百年时间,在哈萨克人的土地上一个一个建筑起来的,先后建筑了亚梅什要塞、鄂木斯克要塞、热列金斯克要塞、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等等,构筑了一个包围哈萨克草原的碉堡线。是他们在这片大草原上的根本,如果被雍勇攻占,沙俄在哈萨克草原的统治可就要遇到危机了。
而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和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则是最靠近蒙古和新疆的两个大型棱堡,雍勇只要将它们攻占,就算在哈萨克草原东部站稳了脚跟。如果能将俄军碉堡线上的堡垒全部攻占,那么不仅哈萨克草原会被雍勇控制,连西西伯利亚东南部也是大明的地盘了。
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位于斋桑泊北岸,是1720年所修建的。按照满清自己的地图,这个要塞所在的位置是在他们大清帝国的神圣领土之上。和库页岛的情况一样。大清帝国对它的边疆领土是很不在意的,随便俄罗斯帝国怎么侵占都行啦。
而这个要塞的地理位置对眼下的雍勇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旦将之夺取,雍勇向西可扫荡哈萨克草原,向南可威胁浩罕、布哈拉、希瓦三汗国,向东则可进入准格尔盆地。这地方,绝对是一个军事要冲!
不过这些棱堡是很不好打的,它们都是纯军事用途的棱堡,里面只有驻军没有平民。不过,由于驻军都太少,加上是遭到突然袭击,两个要塞很快就易手了,象征着西北大明国的红旗升起来了。然后,雍勇又趁机扫荡了周围草原。
虽然沙俄整个哈萨克草原东部都在雍勇的威胁之下,任何一个俄军将领都知道“堡垒线”的意义,实际上俄国的东扩的主要战术就是堡垒线。一个又一个不断向西伯利亚和中亚延伸的堡垒,就是俄国人征服这两块辽阔土地的根基。而且在电报技术出现以后,堡垒线又成为了“电报线”,现在明军占领了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也就切断了奥伦堡和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以南地区俄军的电报通讯了。
但是沙俄在哈萨克的军队不超过二万人,所以只能向彼得堡求援。在等待援军到来之前,为了攻敌人不备,并达到速战速决的效果,沙俄集中了在东方可以集中的所有力量,对两大要塞进行了反攻。
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是一个棱堡,要塞地形险要,易守难攻,雍勇使用的后装击针枪非常有利于防御战。他们可以蹲在壕沟里面射击,装子弹的时候也不用改变姿态,加上可以有效阻止步兵冲锋的铁丝网。即使是只有三四百人,就是五万俄兵也休想破城。
而炮兵就更加厉害,拥有足够压制沙俄炮兵优势数量的火炮,还配有充足的各式炮弹,还有数不尽的康格里夫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