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狼烟晚明 > 二百二十三章  死局(上)

二百二十三章  死局(上)(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刘超就是朝廷从广西河池所调到贵州的。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听起来总兵力有多庞大,实际上各部队互不统属,理论上既有文官总理调度又有大将军统一指挥,运行起来大家各玩各的!

如果刘超是张、解二人任何一人的部下,立下功劳同样也会不同程度地遭妒,但还是会好得多——水涨船高,部下的功劳一定会表现在长官身上,哪怕其官职已经到了顶,比如张芳,既是总兵大帅又挂了平蛮将军印,没法再升官了,也还可以在荣衔或世职上想办法。甚至有时候朝廷还故意重赏长官,立下功劳的部将反倒轻飘飘一笔带过……当然,这时候传恩旨的天使或文官会趁左右没人的时候嘀咕几句为这位抱不平:唉,将军你为朝廷立下如此大功,圣上和阁老们也都说了,就算如何如何也不为过啊!可惜,有大帅在那里,总不能坏了规矩……这期间的道理相信将军你是懂的,对吧?

对个屁!大字不识的武夫唯一能懂的就一件事:圣上和阁老都知道俺的功劳,都是那个草包挡了俺的路抢了俺的财!定要找机会弄死这个王八蛋!

明白这一层,就不难理解真实的历史上明军内部为什么那么多互坑或见死不救的原因了。

对了,掺沙子、埋钉子,这就叫“大小相制”。

二百二十三章死局(上)

除了田柏盛,刘超是明军将领集团中第二个不受待见的主儿。

本来嘛,一个区区营官游击,不过是砍了几个乱兵止住了营啸,然后就升参将了!什么大破巃耸关、力克龙里……不就是丫运气好么?早知道就那么点逆贼留的疑兵,哪个营冲上去不都是一场大捷?现成的便宜都被这厮占了,这怎么行!

借着田柏盛镇筸兵的锐不可当,张芳、解忠仁二位大帅副帅为首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抵大方,刘超便被他们堂而皇之地部署在大后方的鸭池河西岸,美其名曰守渡口,确保大军后路安全——其实呢,目的不外两个:第一绝了你再立新功的机会、第二,那边无地可圈,啥好处也捞不到,老老实实吃你自己那份时有时无的粮饷吧!

这也是因为大明的兵制太乱,大家互不统属。太祖爷为了老朱家的江山永固可谓操碎了心——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实在太可怕了,所以天下大定后朱元璋一方面大肆诛杀武将,把军功集团的势力连根拔起摧毁殆尽,另一方面用卫所制把军头们的实力分散掉,教整个帝国疆域内最大的军头也只不过仅能掌管一省的军力,同时还加上了两道紧箍咒:兵员数量的核准由兵部控制、粮饷则要由地方文官负责发放!这还不算完,聪明的太祖爷还埋了两个杀手锏做后招,一个是遍布帝国全境的庞大的藩王护军做外部震慑、另一个是“大小相制”制度对自己军队的内部瓦解。

这是一个一早就被老朱家自己做下的死局。

不过刘超倒也因祸得福。被留在后面,好处自是啥都没有,但撤军跑路时就尽占先机了。刘超当即分兵两部,留了一个战力最弱的营看守渡口的浮桥兼接应大军,另两个主力战兵营迅速渡河在鸭池布防。

身为大军统帅,又有恨得牙根痒痒的王尔善盯着,张芳只好率本部人马为大军殿后,跑在最前面的是解忠仁,王尔善和陈其愚是中军。

大方城冲天的火光就是信号,安邦彦精锐尽出。大军刚刚行过已成焦土的金鸡驿,中军的王尔善就接到前军解副帅的紧急军情:六冲河的河道上密密麻麻全是苗逆,沿河展开足足二十余里,数量怕不是有十万以上!前军冲击失利现已弃舟登岸,改从陆路向鸭池方向撤退。王尔善长叹一声,面如死灰:大批安逆从哪里潜越过来已来不及追究了,解忠仁所谓的冲击失利就是被人揍惨了、弃舟登岸就是辎重衣甲都不要了——舍了水道全凭两条腿走,偏偏还断了粮,莫说他,全军海量的军资装备怕是保不住了!

一直观察着王尔善脸色的陈其愚凑上前来:“大人,贼人势大,要不,末将护着大人先避一避?”

但太祖爷千算万算独独没算计到自己一死,四儿子立刻把大孙子砍了个不知所踪!紧跟着成祖爷总结了一下自己成功的经验,三下五除二把各地王府护军裁撤得十不存一。当然,“大小相制”作为老朱家的独门秘方传家宝被四爷完美地继承下来。

从这种兵制的设计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太祖爷还是成祖爷,他们的天字第一号假想敌是不安于臣的武将拥兵造反,剩下的便是乱民贼子的小规模暴动。把军头们的实力禁锢到做梦都不敢想到造反、同时又足以扑灭本省内的小股乱匪,朱家不就可以坐享万世太平了么?

可惜,这父子俩都错了。

无论是面对关盛云、张虎这样的巨寇,还是奢安之流的大规模夷乱,原有的那套系统完全无法应对——卫所已经成了废柴姑且不论,即便是尚堪一用,朝廷也不能把整个一个省的所有兵员都抽调一空吧?

那就只能从各地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