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二百一十六章 犯罪之城——大都!

第二百一十六章 犯罪之城——大都!(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到这时候,紫帐汗国原本的计划,已经基本被这些人冲垮了。

汗廷缺乏相应的经验,不知道如何管理这些突然增加的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比如现在这里的剧团,就和汗廷之前管过的那些军团农庄、战争工坊,完全不是一个性质。

汗廷商队则常年经营利润巨大的固定产业和长途大宗贸易,比如东方来的宝贵货物,罗斯地区的特产,或是克里米亚的美酒。这些繁多又细小的需求,他们也顾不过来。

激增的职业和众多的外来人口,让城区陷入了无序增长。汗廷应付不过来,又不舍得驱逐他们,担心有损这里的巨额收入。结果,大都也就成了汗国本土内,可能是最乱的一座城市。

管不住一个剧团,实在是太正常了。在最麻烦的时候,整个城区可能都实际脱离了汗廷的控制。居民们随心所欲地搭建房屋、设立工坊,汗廷就算来强行拆除,他们也很快就会重建。

后来众人聚会喝葡萄汁的时候,他向大家吐槽说,之前在保加利亚,天天听人吹希腊人多有文化、罗马帝国多有威名,没想到却是这番景象。原本,他还以为这罗马皇帝,只有天神钦点的人才能做,现在看,也不过如此啊。

后来,不少历史学者,就把这件轶事,作为紫帐汗国建立战略目标的开始。这个判断是否可信姑且不论,当时城市的衰败,是可见一斑的。

紫帐汗国第二次占领城市之后,终于把秩序稳定下来。当时,大家看重的,更多是这里扼守黑海、控制海陆商路的战略价值。对于城市本身的经营,哪怕郭盖一开始都没有想太多。

最初,汗廷的规划,是照搬之前的思路。城里有大量闲置土地,正好可以从头开始,建立坊区和对应的管理制度。等一切开始正常运转,就在此基础上,将城内乐意安心守法的希腊居民也逐渐纳入这套体系,搞破坏的人则按律处置。这样慢慢磨合,想来应该不会太难。

但大家都没想到,情况的变化会这么快,而且变化源头,就是他们自己。

城市里充斥着新来者和原有居民、新来者和更新的新来者的矛盾,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的冲突更是此起彼伏。各种或明或暗的行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根据种种有道理、没道理的方式进行区分,而附属于行会的打手组织和黑帮力量,也四处横行无忌。

面对这种情况,海伦娜太后曾经设想,对城市进行整体修缮,但她当时和大臣们正处于严重对立阶段,根本调不出兵。后来巴西尔三世重建了“守夜人”战团,专门用来在城里维护秩序、抓捕犯人,才开始填补管理的空缺。

在汗廷从动荡中缓过劲,也有了足够的力量之后,大都城终于迎来了一次整顿。郭砥在巴西尔等人的支持下,以修复教堂、维护公共设施为理由,开始在城中进行大规模的重修工作。他还设立了新的机构,在军队的帮助下,利用武力威慑和各势力的矛盾,介入各个城区,逐步插手原本被行会垄断的管理职能。

在这之后,整顿工作前前后后持续了十年之久。这会儿的大都虽然依旧让郭康觉得混乱,但相比当年那种“生机勃勃”的景象,甚至已经算不错的了。

这里的贸易收入高的惊人,但希腊官家们屡次向意大利人出让特权,导致这些钱财几乎都流入了把持着航道和税收特权的意大利商人手里。紫帐汗国无法忍受这点,就出兵吓走了在这里驻扎的热那亚人。

而为了孤立他们,防止海上势力强大的意大利商人联合起来,封锁航线,又宣布减少税收,甚至比热那亚人自己收的过路费都低。

这一行动因此立刻得到了其他城邦的大力支持,威尼斯人甚至多次来询问要不要出兵帮忙。之后,各个商业城邦的代表、商会的商人、以及其他跟风而来的各国投机者,纷纷涌入了这座城市。

他们兴建了各自的商栈,还有配套的手工业作坊,用来储存和初步加工商品。这些需求又吸引了大量的人来这里工作。由于黑海沿岸大多都是紫帐汗国的控制区,商路畅通,这些商业人口的规模,增加十分迅速,甚至超过了汗廷自己的预料。

后来,海伦娜太后说服郭氏、张氏等人,出兵收复了整个希腊半岛。大量希腊人摆脱了西欧领主的控制,不少人也纷纷跑到大都,带来了第二个人口增加的高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