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战前策略(第1 / 3页)
另外,中华帝国政斧亦向整个大中华共荣圈成员国下发了动员令,让各个成员国提早进入战争准备状态。
由于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制定的对美德同盟国作战的计划当中,少不了需要一些炮灰部队做一下客串,牵制敌人的主力,为帝国主力部队创造战机一举消灭敌人。而这些年来,朝鲜、琉球、吕宋、兰芳、新加坡、巴布亚、澳洲等国家已经陆续为中华帝国贡献了超过300万炮灰部队,其中大部分都在中美大战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成功的吸引了美军的炮火,使得中华帝[***]得以顺利的一举围歼并击溃美军主力,并付出了最小的伤亡代价。
有鉴于此,帝国政斧跟各成员国商议之后,成立专门的联军司令部,承诺战后利益均沾,出兵多贡献大其战后分红也就更大。
斯大林见中华帝国有意看苏联的好看,意图假手德国灭掉苏联的意图同样很明显,心中虽然不快,却也无可奈何。
另一方面,斯大林亦跟德国展开谈判,希望让出些利益就此结束苏德战争。
但斯大林的热脸贴了希特勒的冷屁股。此时希特勒已经在苏联战场上摆下了620万德军,意大利军230万,芬兰军66万,西班牙军43万,保加利亚军36万,罗马尼亚军13万,总兵力高达1020万人,同盟[***]拥有各式飞机11350架,各类坦克7588辆,各型火炮11.2万门,实力空前强大。
反观苏军,苏德战争爆发一年后,苏军战前的主力部队有350万人,但大部分被德军打残,战斗损失高达210万人,其中大部分被德军俘虏。莫斯科保卫战之后,苏军业已完成了1520万的兵员招募工作,但是真正有战斗力的苏联红军部队不到400万人,其他大多数都是没有大过仗的新兵,甚至妇女还组成了30多万人的部队。
在装备方面仅有392万苏军拥有完整的武器装备,其中仅有56万苏军配备了先进的中械武器装备,其他苏军使用的都是战前苏联工厂生产的武器装备,甚至可以追朔到一战期间德军的纳干步枪。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苏军大量被德军歼灭,致使新进装备的先进武器装备都被德军缴获,苏联的军工厂和战备储备库也在去年苏德战争爆发时被大部分摧毁。苏联的工厂大规模从西部前线向东部后方迁移,如今在大后方刚刚完成重新投产,但产能肯定无法达到战前的水平,至少在一年后才能全面满足苏军的战争消耗。
随着法国沦陷,同盟国完全掌控了西欧,整个欧洲就剩下了苏联和亚美尼亚还在跟同盟国对抗。但后者背后有中华帝国撑腰,而且实际上已经跟德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达成了停火默契。
而英国加入了大中华共荣圈,得到了中华帝国的庇护,亦实现跟德国停火。虽然在非洲战场上,德意西联军跟英法联军还有战斗,但很快法国新成立的维希政斧和英国政斧都陆续下达了停火命令,意大利虽然不甘心,但是面对来自德国和中华帝国的压力,墨索里尼亦不得不暂停侵略英法殖民地。
这样一来,欧洲除了瑞典和瑞士继续保持中立之外,就剩下苏联独自跟整个同盟国世界战斗了。
在这种情况下,全世界都对苏联投去了同情之心,但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苏联向来被看做是全世界的敌人,因此这份同情心亦是有限的。
独自对抗整个同盟国世界令苏联陷入危险境地。面对如此庞大的压力,斯大林连续一个星期处于高度失眠状态,急的嘴角上火起了一大串的火泡。
当然,中华帝国亦大规模向苏联提供武器装备,但帝[***]方考虑到苏联未必能够挺得住德军的下一次全面进攻,大量先进装备给了苏军的话,很有可能跟法国那样一并都被德军缴获了去,因此帝[***]方并不积极的交货,而是有意拖延。
对此,中华帝国政斧三令五申要求军方尽快将装备交给苏联方面,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实际执行过程中,故意拖延还是普遍存在的。
继续大力支援苏联,是中华帝国暂时对付美德同盟国的政策。中华帝国不指望苏联能够撑多久,因此当中华帝国银行开动印钞机大量增发钞票交给军方后,帝[***]方立即展开了规模浩大的战争准备工作。
帝国陆军承担的压力最大,因为整个同盟国世界(德、美、意、西、保、罗、芬)的陆军总兵力高达2400万人,而大中华各联邦成员国的总兵力加起来只有1300万人,凭借人口优势,战争动员起来虽然能够达到4000万人的庞大作战兵力,但相比较西方军队的战斗力而言,大中华共荣圈成员国的战斗力普遍低下,很难给同盟[***]队造成巨大的军事压力。
因此,中华帝国不得不主要靠帝国常备陆军和预备役兵源来进行未来可能的军事作战。按照帝国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中华帝国将在光华四十三年初完成1000万兵源的征募工作,在光华四十三年夏天完成至少500万规模的正规军队的作训科目,这五百万正规军将成为对抗同盟国集团的主力军。
此时的苏联,尽管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但是整体上依然是德军和同盟[***]队处于进攻态势,苏联红军处于战略防御态势。随着法国沦陷,德国和同盟[***]队结束了法国战场,德军主力迅速调往苏联战场,而意大利、西班牙亦调集在法国战场上的主力部队,开赴东线加入对苏作战。另外,芬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也在不断向苏联战场增兵,一时间同盟国的军力80%集中在了苏联境内,一口气灭亡苏联的意图已经相当明显了。
斯大林一方面积极寻求跟中华帝国对话,试图寻求中华帝国的军事保护和支持,但中华帝国一直拖拖拉拉的,以意识形态不同而婉言拒绝。于是苏联退而求其次,希望中华帝国确保对苏联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的供应,同时希望亚美尼亚军能够从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邦和阿塞拜疆邦撤军,恢复苏联对该地区的统治。
中华帝国以受到德国方面的巨大压力为由,拒绝将外高加索交还给苏联,表示将会劝说亚美尼亚在苏德战争结束后再交还给苏联。
显然中华帝国不想把外高加索石油区还给苏联,亦或者想借此机会要挟苏联,通过石油来控制苏联。
但为了安抚苏联,中华帝国表示会全力供应苏联所需石油,并且以最优惠的价格。但以苏联大部分石油化工工厂都被德军占领或者是摧毁为由,拒绝向苏联出口原油,而是由中华帝国进行深加工到成品油再卖给苏联,这样即便苏联得到的成品油较国际油价低不少,但实际上中华帝国得到的利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