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胡善围 > 228、我只是个打工的

228、我只是个打工的(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永乐帝回复太子,把他给太子监国制定的核心价值观画了几句重点:

“朕命尔监国,凡事务宽大、勿躁急,文武群臣皆朕所命,虽有小过勿需折辱,亦不可偏听以为好恶……天下机务之重,悉益审查而行,稍有疏忽,累德不细……”

由此可见太子之谨慎小心,严格准守程序,传唤大臣规定最少有两人在场,他不会掐着两个人,往往会安排第三个人,以防万一。

解缙既是内阁大臣,也是东宫的老师。刘观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都察院类似现在的中/纪/委,负责监督百官,尤其是大官。

都察院最大的官是左都御史,类似中/纪/委书记,刘观是左副都御史,相当于中/纪/委副书记。所以太子斥责李尚书时,解缙和刘观在场最合适不过了。

纪纲“说着无心”,好像只是随便聊一聊,八卦而已,汉王却听者有意,他用放大镜观察,恍惚觉得眼前的蛋有了一个裂缝,兴奋得苍蝇搓手。

解缙是东宫的死忠了,他一句“好圣孙”,是朱高炽得封太子的“罪魁祸首”,也是汉王的眼中钉,肉中刺。

汉王又问:“李尚书的岳父真的犯了罪?”

纪纲似笑非笑,“李尚书早就上下打点好了,殿下觉得这个案子还能有什么证据吗?”

混到六部尚书,一品大员,早就修炼成精了,屁股都不干净,只要不是什么惊天大案,李至刚尚书的位置稳当的很,不会因为区区一个御史弹劾就丢官。

所以这个案子翻案是翻不了的,关键证据早就没了。

就像当年胡善围堆了两座银山,千金散尽,把范宫正沉船的证据交给建文朝的刑部尚书暴昭,暴昭以名誉发誓,破案到底,背后却不了了之。

但是刘观……刘观本身就是个左右逢源的不倒翁,可以争取一下的。

汉王心生一个一箭双雕之计。

且说永乐帝在亲征途中处理国家大事,其中弹劾礼部尚书李至刚的奏本就在其中。

永乐帝亲征,朝中大臣都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水至清则无鱼,人品不可能都那么纯洁无暇,但都是能臣,特别能干事。

永乐帝看到奏本,以及附录里太子训斥李至刚,心下不悦。太子没有处置礼部尚书的权限,可以给予口头警示批评,但是,永乐帝觉得太子仅凭御史的奏本,都没有核实事件就把李至刚训了一顿——还是当着解缙和左副都御史刘观的面,觉得太子还是急躁些。

公正,权术,官场上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片灰色地带。

礼部尚书李至刚有才华,曾经和解缙一起修过《太/祖实录》,否则他也不可能被选为东宫左春坊学士,给太子当老师,和太子有师徒的关系。

在讲究尊师重道的时代,太子这样做,可谓是大义灭亲了。

汉王脑子转的飞快,“皇上规定,太子传唤大臣时,必须至少成双成对,同进同出,不准单独召见,当太子斥责李尚书的时候,谁在场?”

纪纲说道:“内阁大学士、右春坊学士解缙,还有左副都御史刘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