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争世界 > 第十三章 翻天覆地

第十三章 翻天覆地(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哪怕只有具有那么一丁点的可行性,但是只要实现了,就无法用价值来衡量。说得更直接一点,这是一场决定国家未来的竞赛,而且华夏已经先一步出发,花旗唯一的选择就是奋起直追。

问题是,能够追上吗?

如果说,在一年多前,特鲁尼对此还抱有一线希望,毕竟花旗的基础更加雄厚,科技实力也更强大。哪怕华夏抢跑,只要花旗投入足够的资金,就一定能够追上,说不定还能反超华夏。

只是,在过去的半年里,特鲁尼发现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

不管是华夏当局的所作所为,还是华夏官方时不时透露的一点点信息,以及各个情报机构获取的消息,无一例外的证明,华夏在可控聚变领域的领先优势不是一丁半点,而是十分巨大。

说得简单一点,在花旗新闻媒体的鼓动下,西方世界把华夏当成了公敌,即华夏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不惜通过虚假宣传欺骗全世界,在其他国家蒙受了巨大损失的时候,华夏却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这里面,关键不是谁受了损失,也不是谁得了好处,而是华夏的虚假宣传。

煽动民众情绪,通过舆论宣传来引导民意,以及给某个国家帖上“邪恶”标签,本来就是花旗新闻媒体的强项。

大规模的舆论造势,更主要的是为了掩盖真相。

在指责华夏搞虚假宣传的同时,花旗并没终止在可控聚变领域的科研投资,反而在去年加大了投入,将科研经费由一千亿绿币增加到了二千五百亿,暴涨百分之一百五十。高卢等欧洲国家也一样,非但没有让那些被新闻媒体说成是浪费的科研项目下马,反到大幅度增加了科研经费。

可以说,华夏在可控聚变技术上离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就差最后一步了。

如果说,高卢等欧洲国家没得选,哪怕盲目跟进,也不能输掉未来。

那么,花旗就不是没得选了。

其实,在华夏公布了消息之后不到三个月,花旗的顶级科学家就联名向白宫提交了一份评估报告。具体内容,花旗当局没有公布,不过就在此后不久,特鲁尼签署了第一份旨在加强可控聚变技术研究的行政命令,并且在当年财政预算中拨款一千亿绿币,让数十个相关科研项目上马启动。

这份报告的内容只有一点,即由周自强提出的“驻点脉冲持续点火”模型,确实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主要的依据就是,通过超级计算机进行的模拟演算表明,该模型具备实现可控聚变的必要条件。

做为一名精明的商人,特鲁尼立即嗅到了其中的巨大价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