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遗嘱念完后,黑雨倾盆而下(第1 / 3页)
维岳降神,伯仲伊吕;
秉鞭作牧,阅历山河。
他又记起左宗棠嘱托的事情还没办。他很感激左宗棠对自己的真心信赖和恰如其分的赞誉。多年来,曾国藩的耳朵里已听腻了门生幕僚下属的颂扬。他们把他比作方叔、召叔、诸葛亮、房玄龄,比作郭子仪、李光弼、李泌、裴度、王阳明,比作韩愈、欧阳修、柳宗元,甚至还有人将前贤的长处都集中到他一人身上,说他德近孔孟,文如韩欧,武比郭李,勋过裴王,是一代完人,后世楷模,不仅大清朝找不出第二个,就是古代也少有几人可以比得上。这些颂扬,他只是听而后哂之。
其功业卓乎李郭之杰,其文章总乎韩欧之长,名世钟灵,一代栋梁宗岳麓;用天下财家不丰于资,进天下才子不显于秩,至仁忘己,千秋俎豆配姚江。
平生风义兼师友;
万古云霄一羽毛。
人间论勋业,但谓如周召虎、唐郭子仪,岂知志在皋夔, 别有独居深念事;
天下诵文章,殆不愧韩退之、欧阳永叔,却恨老来浞轼,更无便坐雅谈人。
曾国藩
曾国华的死耗给即将油尽灯干的曾国藩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陈广敷的直率批评,又造成他心灵深处新的痛苦。他反反复覆念叨着"小节""大义"四个字,将它们翻来覆去地作了多次比较,他最终还是不能接受广敷的批评。即使从国家兆民的大义出发,他也觉得不能做赵匡胤式的人物。
当时,湘军近二十万,又挟攻克金陵的声威,作为最高统帅,在众多贴心将领的请求下,他的心只要稍稍动一下,陈桥兵变的事就会重演,黄袍加身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更加残酷的流血搏斗,更加旷日持久的兵刃相争。说不定只要他在东南登基,立即就会有人在西北称王,在中原称帝,整个中国大地就从此更无一块安宁之土,亿万百姓更无喘息之日。劫后余生的百姓第一需要的便是和平。为了改朝换代,再次把他们推入战乱兵火之中,不正是对他们犯下滔天之罪吗?千秋史册,将又会如何评价这件事呢?这一点,广敷先生却没有想到。怕不成功声名全毁的怯弱之心固然有,不忍背叛皇家的忠贞之心诚然很重,而一个孔孟信徒对天下苍生的责任感,也不能说完全没有。
至于中兴大业,他的确感到失望,由自己来做陶铸世风的夔、皋、周公,今生是不可能了,但他还是抱有一丝希望。这希望寄托在容闳正在操办的幼童出洋一事上。他认为,只要有一大批掌握泰西先进技术的人才,在中国广建工厂,制造船炮机器,大清朝今后仍然是可以强盛的。
曾国藩这样想过后,心里坦然多了,令他难受的,倒是六弟的形象这些日子来常常出现在他的脑中,挥之不去,驱之不散。特别是那天深夜,贞干把温甫从破窑里带到他的面前,当他冷冷地看着温甫,要温甫到庐山去隐居,一辈子不要出来时,温甫那惊恐的面容,那绝望的眼光,深深地尖利地刺痛了他的心,扰乱了他的神智。
三代下无此完人,道德勋名学问文章,运世俱全神,立体只从诚意识;一霎间丧兹元老,朝野中外僚属士庶,呼天齐痛哭,伤心岂为感恩深。
中兴将相出其门,合武乡汾阳之功,并为一手;半壁东南失所恃,问王导谢安而后,几见斯人?
忧乐在心头,足媲希文事业;勋名垂宇宙,并传丞相祠堂。
五百年名世挺生,立德立功立言,钟鼎旗常铭不朽;数十载阖门衔感,教忠教义教战,江淮河汉泪同深。
当代一人,是文潞丰仪、汾阳福泽;大名千古,有皋夔事业、欧柳文章。
"是我毁了他"这些天来,曾国藩不止一次地在心里这样谴责自己,诅咒自己。他觉得自己死后将无颜见父母,见叔父,更无颜见温甫。曾国藩很觉奇怪,十三年前的他怎么会如此残忍绝情,会如此将名望事业看得重于一切。其实,只须一纸奏章,将温甫未死侥幸逃出的事实禀明就行了,"满门忠义"的匾取下来又有何妨呢?自己也不是存心欺君的呀再说,温甫活着回来,难道就不是忠义吗?当时如果冒着被皇上责备的风险,将温甫留下,他何至于活生生地有家不能归,有妻儿不能团聚,青灯黄卷守古观,客死异乡成野鬼说不定他也会封侯封伯,插花翎,披黄马褂,荣荣耀耀,风风光光。不能再对不起胞弟了他把九弟唤到病榻边,沉痛地说:"过些日子你到庐山去,把温甫的遗骸挖出来,在黄叶观火化,把骨灰妥善装好。我死之后,你把温甫的骨灰盒放在我的头边,我要和他永远相伴左右。" 曾国荃含泪点了点头。
过两天,精神略觉好一点,他挣扎着下床,在庭院里散散步。又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告诉夫人,墓地已最后定在善化坪塘。并风趣地说,谁先去,谁就负责看守那颗宝珠,莫让别人抢去了,待后来的一到就合冢,前面只立一块碑。又长久地抚摸着夫人的手,约定来生再结美眷。那时,他一定老老实实地呆在翰林院,天天厮守着她,做一个画眉的张敞,接案的梁鸿。说得夫人微笑着,心里又甜又苦。
曾氏死后,难以数计的挽联传达了当时社会对他的评价。兹抄录若干如下--
武乡可拟,汾阳可拟,姚江亦可拟,潇湘衡岳,间气独钟,四十年中外倾心,如此完人空想象;相业无双,将略无双,经术又无双,蒋阜秦淮,大星忽陨,廿六载门墙回首,代陈遗疏剧悲哀。
迈萧曹郭李范韩而上,大勋尤在荐贤,宏奖如公,怅望乾坤一洒泪;窥道德文章经济之全,私淑亦兼亲炙,迂疏似我,追随南北感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