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伊浅秋的另一面(第1 / 4页)
一开始谁也没当回事,伊浅秋让杨眺暗中跟自己这拨人提了醒,要他们无论如何遵守这项规章制度。结果一个月下来,她这边的人一个也没违犯,老吉这边的,没一个做到了的,最轻的一位也是五次没打卡。老吉更甚,居然一月只打了五次卡。
制度定下就得落实,不打折扣地去落实,才能达到整治的效果。
这点上不得不承认伊浅秋是个狠角色。月末统计结果出来,她让办公室和财务严格对照制度,做了一张详细的处罚表,然后将这张表贴到楼口。
老吉这帮人还是没当回事,以为她就是做做样子,闹点小政绩啥的。可等发工资那天,看见自己工资卡上的钱数跟前几个月不一样了,才慌了,都跑去问老吉,到底怎么回事?老吉更懵,他那个月的工资数为零。
甭看他们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钱的态度上,比退休老太太还较真。于是大家来围攻伊浅秋,伊浅秋看着一张张义愤填膺的脸,并没慌。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她的时候,她将杨眺叫来,让杨眺给大家做解释。杨眺解释到一半,老吉下面一个业务骨干叫起来,说他们不听这些,他们就想知道,谁有资格扣他们工资?
发现自己被吉老夫子架空,伊浅秋突然改变策略,再也不给吉老夫子一点好颜色。她发誓,再也不做一个温和、亲民的馆长,她要用权力来驯服一切。
为了迅速扭转局面,伊浅秋在馆里推出一整套制度,最严厉也最刻薄但又最简单的一条,就是抓纪律抓考勤,将工资奖金跟考勤挂钩,美其名曰抓机关作风建设。
这是伊浅秋精心研究老夫子一干人后推出的一项整治措施。
才当了一年馆长的伊浅秋没学别的部门一把手那样,出台或推行什么高大上的举措,也没照搬市里某些单位的成功经验。她跟别人有一不样的思路,在伊浅秋看来,改革举措不是越新鲜越好,也不是名堂越响亮越好。凡事要讲究对症下药,你有什么病,就得什么方式治。把病识真,把药用灵,然后一针打下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吉老夫子还有他那些手下,跟她对着干,最大的资本是啥?是才干,是学问,是专业知识。如果你在这方面做文章,只有死路一条,怎么做都在他们的掌心里。是人就有缺点,尤其这些知识分子,真要挑起来,一身的坏毛病。
“制度。”伊浅秋冷冷地说。
“制度,啥制度?”那人摆出一副二货的架势,这个时候他居然忘了自己是所谓的知识分子,专业人员,一点也不注意自己的形象。
“博物馆职工考勤打卡制度。”伊浅秋仍然不温不火地说。
“这制度管工资什么事,我们是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有专业人员的作息规律,请你们尊重专业。”
他讲的非常霸气,好像专业两个字,就能压倒一切,就该得到所有人的膜拜。
他们最大的问题出在哪里?自由散漫,不服管教,不守纪律。
就是一个按时上下班,他们也做不到。
你做不到什么,我就偏让你做什么。
伊浅秋将杨眺叫来,叮嘱一番,几天后杨眺拿出一个博物馆职工上下班打卡制度。楼口花几千块钱装了一个打卡机,馆里工作人员,每天早上八点二十五分以前,必须打卡。中午不可早退,十二点整要打一次卡。下午同样。
每月有三次以上不打卡者,扣发当月全部奖金。超过三次以上者,按严重违犯劳动纪律处理,不但停发当月工资,扣除全部奖金,还要将名单上报主管部门。早退同样,分三次和三次以上。迟到早退一次的,每次罚款五十,两次的,罚款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