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婶子凶猛(第1 / 1页)
张义仁跟米婷要出去,张淼这丫头也非要跟着,张妈妈说了自家女儿两次,可是女儿非要跟着一起去(这小丫头根本就没想过自己会是哥哥和准嫂子的大灯泡,她只顾兴奋呢),再加上张义仁也说让妹妹跟着,张妈妈只好同意了。
三个人出了院门,张妈妈又追了上来,特意交代道:“义仁,你跟婷婷去河边的时候,经过你山叔家的时候,就过去站着说说话,别的家碰到了,也记着说说话。”
张妈妈口中的山叔,就是张义仁过年时回来搭顺风车的那个,张义仁家跟他们家关系比较好,张妈妈这么交代,意思很明显,是要张义仁特意拐过去说说话,至于村上其他的人家,碰到了说说话就好了,不用刻意去。
张义仁明白,点头应了之后,领着米婷和张淼朝着河边走去,走过碾盘的时候,正好碰到了一帮坐在碾盘下打牌的村民,张义仁一一打了招呼,张淼个小丫头只顾着跟准嫂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村上的婶子忍不住开起了张义仁的玩笑:“义仁,你这是领新姑娘回家了?你妈没把牙笑掉吧?我咋说你妈这两天嘴都美得合不上了。”
长辈开玩笑,张义仁只能捏着鼻子配合,他笑嘻嘻的回了一句:“婶儿,过年的时候杉杉领弟妹回来的时候,你可比我妈美得还很呢。”
张义仁现在比以前圆滑多了,知道帮着两边卖好,要是换做是他大学时代,肯定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会做这种他以前认为是“虚情假意”的事情,经历了这接近一年的在外漂泊,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是不是实话无所谓,有没有虚夸也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能让一家人开心和睦——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又不是拍探案剧,不需要事事都要个真相,快快乐乐才是根本。
张妈妈对自家儿子十分了解,一听他说话的语气,就知道言语之间有夸张的成分,不过她对米婷这个媳妇的确十分满意,人长得漂亮,身段也好(农村人朴素的观念就是看媳妇的臀腰,屁股大好生养,城市里那种瘦的像干柴一样的模特体型在农村并不吃香,反倒是米婷这种略显丰满的体型,很受喜欢),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她是个外地人,言语上有点不通。
米婷是湖南人,说家乡话张妈妈肯定是听不懂的,可张妈妈也不会什么普通话,还好河南话跟普通话比较接近,她说得慢一点,米婷还是可以分辨的,她说话就只能一直是普通话,要不就没办法沟通了。
一件件东西被张义仁拿给了母亲,张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其实新媳妇上门,婆婆最在意的是新媳妇的心意,米婷这么有心,张妈妈能不开心吗?
其实最开心的是张淼,她没想到这次新上门的未来嫂子竟然还给她买了那么多东西,有吃的用的,还有两套新衣服。这新衣服是今年的最新流行款,广东一直都是大陆服装的潮流引领地,因为这边靠近港台,也是沿海开放前线,内地的很多服装商都是来东莞虎门的时装批发城买衣服。
杉杉是这个婶子家的小孩,刚刚二十岁,春节过年回家也是领回来一个四川女孩,据说都有身孕了,春节时候急急忙忙的操办了婚事,这种大肚子结婚的事情,如果再往前十年,会被农村人看不起的,会觉得这是不守规矩,不过到了2008年左右,这种事儿已经不太有人在乎了,大着肚子结婚,有些男方父母反而会为马上可以抱上孙子而开心。
时代在变化,农村的风俗也在跟着变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这婶子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她听到张义仁反过来将他军,笑着说道:“那可不是,你要是给你妈抱回了个大胖孙子,你妈牙肯定笑掉。”
张义仁落荒而逃,农村的婶子实在是太猛了,他这脸皮还是挂不住。好在她们开玩笑都是用的方言,米婷听不懂,要是听得懂,米婷估计该羞死了。
张淼倒是听懂了,不过她是个小姑娘,又怎么可能跟自家准嫂子说这种话,只是拽着米婷快步往前走。
不过,这中间大多都会有个时间差,因为2008年的时候,物流还没那么发达,很多衣服要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内地地级市和县城的批发商的,才会坐车去东莞虎门时装城,买这一年的流行新款,而这个时候,这些所谓的流行款式很可能已经流行了一两个月了,只是县城一级的并没有货源,那些家里有点本事的,或者父母经常出差的,早就穿很久了。
张淼是个正值花样年华的少女,当然也希望自己有新衣服穿,这两套裙子,她也是看班上县城那个家里最有钱的姑娘前几天穿了去学校,现在她也有了,能不开心吗?
张妈妈笑吟吟的看着米婷和张义仁把东西一样样拿出来,等到两个人忙完,她才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起身说道:“哎呀,我都忘了,你们一路上还没吃东西吧,我给你们做饭去。”
张妈妈很快做好了一桌菜,这些菜她都是提前准备好了,只需要下锅爆炒而已,期间米婷去了厨房好几次,要给她帮忙,不过都被她赶了出来,理由是农村规矩,女孩子第一次上门,是绝对不能去厨房帮忙的,米婷拗不过她,被张义仁拉回了堂屋,跟妹妹张淼坐在一起聊天。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过饭之后,张义仁就有些坐不住了,回家的感觉的确很好很亲切,可是家里的房子的确太破了,而且也没什么玩的,几个人坐在屋子里大眼瞪小眼,气氛太尴尬。张义仁就想领着米婷出去走走,去看看村子前的小河,还有小河上的水坝,这些都是他童年度过最快乐时光的地方,他还清楚的记得小时候跟父亲一起去河里洗澡,夜里一起在河边树上抓知了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