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千千阙歌(1)(第1 / 4页)
“晚上应该能把稿件写完,明天再润饰下,争取后天发表。”
裴迪文嗯了声,话筒里传来莫笑说话的声音,他便挂了电话。
记者这个职业真是不错,虽然很伤脑、费神,经常出差在外,可是不必坐班,要想趁机偷个懒、躲某个人,非常容易。她现在要躲的不只是裴迪文,她也特不想见谈小可。
舒畅傍晚便把稿件写好了。她锁上门,开车去体育馆打了会羽毛球,累得如五马分尸般的回来,没什么睡意,便把前几年喜欢的影片找出来,一一复习了下。
舒畅笑笑,点点头,“赵律师真是农民工的知心大哥。”
“因为我也是来自农村,我相信我比其他律师更能体会到农民工在城市里各种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痛苦。”赵凯严肃地说道。
采访结束,离开庭没多少时间了,赵凯急忙赶往法院。
舒畅背着采访包坐了公车去酒店取车,要是以前,她一定立即乖乖地给裴迪文打电话汇报,现在,舒畅耸耸肩,把车开出酒店大门,直奔超市。天气还暖着,于芬做什么吃的,都是吃多少做多少,没有存货。
今天早晨,舒畅把积存的最后一包泡面吃完,发现米桶里连米都没有了。舒畅拎了一个大大的购物篮,买了面包、牛奶、鸡蛋、常用的纸巾、几大袋子速冻水饺,经过海鲜柜和肉食柜时,舒畅咽咽口水,叹了口气,转身去了水果处,买了一大袋苹果,结账前,拿了一包米。
第二天,裴迪文神清气爽地来接舒畅,院门重锁。一院药草在浅浅的晨光里,对着他舒枝展叶,葡萄架上挂着的几串葡萄熟透如玛瑙。他微微蹙了下眉头,给舒畅打电话。
“我和诚信律师事务所的赵律师约好今天采访,他说今早临时要出庭,我就把采访的时间提前了下。”舒畅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
“吃过早饭了?”裴迪文柔声问。
“吃过了,你把我的车停到酒店的停车场,我采访结束打车过去取。”
“行,结束后,给我电话。”裴迪文说话时,嘴角不自觉地扬起笑意。
报社上月的生活版揭露了许多小餐馆的食用油都是地沟油,还配了多张照片。看了后,舒畅对于以前很青睐的价廉物美的小吃店就望而却步。要去大饭店改善下伙食,钱包不太允许,再说一个人去也没意思。于是,舒畅决定自已做饭。
她的厨艺虽然不怎样,但煮个饭、蒸个鸡蛋还是会的。真的很感激发明蒸鸡蛋的某位先人,这个菜没有油烟,又有营养,而且还不费神。
端着热气腾腾的米饭坐在餐桌前,吃着松润滑嫩的蒸鸡蛋,舒畅觉得一个人的日子也很不错。吃过饭,她很勤劳地把锅碗洗刷干净,又把小楼里里外外彻底清扫了下,还给院中的药草浇了水。
收拾到舒晨房间时,舒畅心里面轻轻地抽了一下。舒晨房间里的一切还保留着他走之前的样子,于芬不忍进去收拾。舒畅只是把桌上的灰尘抹了抹,换了新床单,拖了下地,其他什么也没挪动。这样,好像舒晨只是像平时一样出去玩耍了,过一会,他还会回来。
做得疲累,舒畅一头栽倒在床上,直睡到下午三点。梳洗好,坐到桌边,开始写稿件。裴迪文的电话又来了,问采访怎么样?
舒畅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合上手机,对着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的赵凯微微一笑。
赵律师在滨江的律师行业中,名气不算很大,也打赢过不少的官司,他的主要事迹是为许多民工免费提供法律援助。今年初,全市最大的华兴集团,在工地上砍伤索要工资的农民工手臂的案子,就是他代理的。他在法庭上声情并茂的辩论,打动了不知多少人。就是那个案子,让他声名大振。
赵凯,不过三十出头,可看上去像足四十岁,瘦长脸,眉毛浓黑,眼神犀利,嘴唇单薄,眉头习惯性地拧着,就是和舒畅握手时,眉宇也没有完全舒展开。
为了采访他,舒畅下了不少工夫准备资料。但在采访时,这些都没什么用得上,赵凯发挥职业特长,整个采访都由他主控着,舒畅负责倾听、做做记录就好。
“来自下层的人想到用法律来保护自已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但他们往往无权又无势,我们扶持他们一把,这也是推进法制建设。我曾经建议法院每月向农民工搞一次法律知识讲座,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你在这次采访中,不要写好太多,好好地把这事呼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