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警报(第1 / 2页)
不过老张越是不理解。越是给了张廷兰上下其手的空间,后世各国都对舆论宣传工作极为重视,用尽了手段,投下了血本。花样翻新,手段层出不穷,张廷兰虽然知道的不多,但是也有了这方面的意识。
搞宣传不只是宣传自己的理念,影响社会舆论,还能用来赚钱,就比如以后奉天政府有什么政策,想要让老百姓接受,就需要动用宣传的力量,要是能承包了宣传工作,政府不就需要付钱么。
而且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还可以掌控各类媒体,甚至仿效后世的美国,搞评级机构之类的东西,当然这些玩意还太遥远了,但是早作布置绝对没错。
张廷兰也知道老张以后肯定会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如果到时候张大帅一瞪眼睛,把宣传部收回去,反倒不好了,因此张廷兰笑着说道:“七大爷,您看我和汉卿一起投资怎么样,让他也占三成的股份,我看您也该多给汉卿点机会才是,听说他在本溪做的就很好。”
张廷兰提到了本溪的事情,老张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张学良的确做得让老张很满意。
说实话,在张作霖看来,所谓的抢夺话语权,就是雇佣一帮无良文人,不断的发出肉麻的吹捧,就好像帮着袁世凯鼓吹帝制的那帮人一样,这种事情搞不好就会适得其反,还会成为人家嘲笑的把柄。
因此老张并不愿意干这种事情,可是又不忍打消张廷兰的热情,毕竟张廷兰这段时间帮着自己折腾了不少事情。特别是这次纪念袁世凯的行动,给奉天带来了相当大的好处,就连一向对老张有看法的段祺瑞都几次发来了电报,赞赏老张的举动。
另外诸如徐世昌,冯国璋,曹锟等人都发来了类似的电报,他们已经按照张作霖的提议,组建了庞大的治丧委员会,要给老袁办一个前所未有的国葬,三军和各个官署都要降半旗二十七天。
出殡当天,全国降半旗,北京的学校全都放假,按照老袁的遗愿,安葬在了洹上村,各地都要组织吊念活动,在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袁世凯的功业,追忆这位民国首位正式大总统。
而且在北洋的所有文书之中,一律尊称袁世凯为国父,直皖两大派系也暂时抛开了成见,全都尽心竭力的处理袁世凯的丧事。
按照原来的计划是让张廷兰去本溪清查铁矿的账目来的,不过很不幸老袁这个时候死了,张廷兰必须留在奉天,主持宣传工作,发动奉天各界,纪念袁世凯。
偏偏清查账目的工作也不能迟疑,要不然就给了日本人销毁证据的机会,不过老张偏偏没有合适的人选,结果张廷兰推荐了张学良,让少帅亲自出马。
选择张学良,也不是张廷兰头脑发热的问题,其实去本溪查账并没有什么难度,查账的专业人员可以从实业团调用,另外还有邝荣光在一旁帮忙,他对于本溪矿的情况十分熟悉。最难的是如何顶住日本人的压力,清除中国方面的蛀虫,一定要做到铁面无私,不讲任何情面。
这些对于张学良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他这位少帅就代表着张作霖,自然能抗住日本人的压力,而且他也不会贪赃枉法,另外张学良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年纪轻轻,能起到迷惑对方的作用。
作为一切的始作俑者,张作霖的名字第一次彻底在北洋诸将之中留下了烙印,以往他们只是认为张作霖就是一个土匪胡子,全凭着侥幸才有了现在的地位。
但是老袁已经死了,张作霖还能为袁世凯的葬礼出这么大的力气,可见张作霖是个心怀忠义的人,知道感恩戴德,相比之下,北洋的将领受到袁世凯的恩惠更大。但是在这个时候,却没有人敢出来为袁世凯说话,更显张作霖这些举动的可贵之处。
当然也有人说张作霖这是演戏,可是演戏又如何,毕竟老张把这出戏唱好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张作霖的威望大涨,原来暴力驱逐孟恩远的后遗症也都消失了,甚至有些人直接建议,给老张加上东三省巡阅使的名头,让张作霖统管关外事务。
老张也没有想到。一个纪念活动竟能带来这么大的政治收益,他简直是喜出望外,同时对张廷兰的眼光也感到了由衷的佩服,甚至老张都觉得这个年轻人有点妖孽了,多少久经风浪的大人物都看不清的局。他能够直指核心,将北洋诸将的心里摸得清清楚楚。实在是厉害到了极点。
现在张廷兰要搞什么宣传工作。老张虽然有点抵触,但是也不想拒绝,只是他还是不愿意花太大的价钱,张廷兰也看透了老张的心思,这位张大帅显然还是老派人物的观念,根本不理解宣传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