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金牌投资人 > 5 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只股票十年,最好连十分钟也

5 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只股票十年,最好连十分钟也(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郑世成慢悠悠地说:“第二个段子,是说你开着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经过一个车站。三个人正在焦急地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死的老人,他需要马上去医院;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还有一个女人,她是你做梦都想娶的人,也许错过就没有了。但你的车只能坐下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怎么选择?”不知董耀国是真被故事情节吸引还是刻意拍老板马屁,总之他做出一副求知若渴的神情。

一开始,方玉斌认为这是家宴,董耀国与戚羽聊天时,他几乎没有搭话。如今面对郑世成,家宴已变成一场饭局,方玉斌就不能再沉默了。既然是谈生意,便有生意的谈法。在公司里,方玉斌经常教育手下,咱们这些投资经理,说破天也就是个打工仔,我们面对的,却是坐拥金山银山的企业家。比钱比不过,比气势咱可不能输。

上次陪袁瑞朗来谭氏官府菜用餐,方玉斌从服务员那里听来不少故事,此刻正好派上用场。他继续说:“谭家菜由清末民初时的谭宗浚父子创立,他们将家乡菜与京菜互为调和。在当时的北京,谭家菜绝不挂牌经营,每次只答应承办三桌。吃谭家菜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官员,因此,做菜时火候足,下料狠,菜肴软烂,易于消化,尤其适合老年人享用。”

“我们如今吃的谭氏官府菜,却来自成都。”方玉斌抖了抖烟灰,“新中国成立以后,谭家菜把餐厅开在北京饭店。20世纪90年代,有位四川商人去北京吃了谭家菜,打算将其引进到成都,可惜最终没和北京饭店谈妥。这名商人就召集了几位大厨,在谭家菜的基础上自创出谭氏官府菜,谭氏官府菜的第一家店便开在成都。许多吃过谭氏官府菜的人都说,这是谭家菜与川菜的杂交。”

见自己的老板被人折了威风,董耀国的表情有些尴尬。郑世成却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笑呵呵地说:“方老弟真是见多识广,佩服、佩服!”

方玉斌见好就收,举起酒杯说道:“郑总说笑了,我算什么见多识广,不过是没吃过猪肉,仅见了猪跑。你在商海中弄潮,才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物。我这个后辈,还得向你多讨教。”

“方老弟,你好!”握完手后,郑总从皮包里抽出一张名片递上。

方玉斌接过名片扫了一眼。郑总名叫郑世成,名片上印着好几家公司,他的头衔都是董事长。皮肤黝黑的郑世成,是一副典型的土豪打扮。身上穿着休闲装,脚下配一双古驰的皮鞋,腰间的皮带扣上,闪耀着一个金灿灿的“H”标识。左腕上戴着佛珠,右手握着一个翻盖型的三星大器商务手机。郑世成落座时,能看见他腰间挂着一串钥匙,其中一把车钥匙上印着宝马的图案。总之,无论走到哪儿,这身装束都会传递出一个信号——老子不差钱!

一坐下,郑世成就给方玉斌敬烟。方玉斌接过烟后,郑世成扭头说:“小董,方老弟也是瘾君子,你给他拿烟没有?”

“不好意思。”董耀国一脸惭愧地说,“刚才光顾着聊天,倒把这一茬儿给忘了。”

“这可不是待客之道。”郑世成从腰间解下车钥匙,扔给董耀国,“我车里有几条烟,赶紧给方老弟拿上来。”

戚羽附和道:“郑总是成功人士,趁着机会难得,也把你纵横商场的经验给我们分享一下。”

郑世成满饮之后放下酒杯,说道:“我这个人没读多少书,讲不来大道理。这些年在江湖上听了不少段子,我就把其中三条分享出来,也算我做生意的三部曲。”

郑世成说:“第一条段子是说老爹给儿子找媳妇。爹对儿子说,我想给你找个媳妇。儿子说,可我愿意自己找!爹说,这个女孩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儿子说,要是这样,可以。然后,爹找到比尔·盖茨,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一个老公。比尔·盖茨说,不行,我女儿还小!爹说,这小伙子可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比尔·盖茨说,啊,这样,行!最后,爹找到了世界银行的总裁,说,我给你推荐一个副总裁!总裁说,我有太多副总裁了,多余了!爹说,这个小伙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婿!总裁说,那行吧!”

见众人哈哈大笑,郑世成得意地说:“这就是做生意的第一阶段——白手起家,坑蒙拐骗,买空卖空,能赚一票是一票。”

戚羽迫不及待地问:“第二个段子呢?”

两分钟后,董耀国便把两条香烟提到方玉斌跟前:“多亏郑总提醒,你可别见怪哟。”除了这两条烟,董耀国还从兜里掏出一包香烟,摆到方玉斌的座位前,以便用餐时吸。

主人不仅热情细心,出手更是阔绰。董耀国送上的,可是1000多块钱一条的大重九香烟。这一来,方玉斌心里更是打鼓了——郑世成的用意究竟是什么?

郑世成的酒量不错,上来就要和方玉斌干三大杯。哪怕遇到戚羽不喝酒,郑世成也自个儿干下一满杯。在酒席上,郑世成介绍起自家的经历,他是台州人,早年在老家靠制造水泵起家。之后在绍兴、义乌建起商贸批发市场,还在杭州开发了几处楼盘。

郑世成又给方玉斌夹了一筷子菜:“谭家菜在中国餐饮界还有些名气,据说是清朝时京城大官吃的。这道官府糖心鲍是餐厅的招牌菜,你尝一下。”

方玉斌吃了一口,点头说:“味道不错。”接着,他又点燃一支烟,缓缓说道:“谭氏官府菜的源头,的确是北京的谭家菜,但两者之间又有些不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