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明明白白做糊涂事,糊糊涂涂做明白人(第3 / 4页)
果不其然,简沧民很快就提到价格问题:“你上次提过收购金盛的价格,大概30亿。太高了!”
“你说多少合适?”丁一夫问。
简沧民说:“咱俩都是一把手。所谓一把手,就是要在宏观上把握方向。具体的价格问题,还是等下面人正式谈判时再来协商吧。我只能说,如果你们不做好大幅下调价格的心理准备,恐怕谈判难以取得成果。”
汽车在东四附近的一处胡同口停下,晚宴就在胡同里的一座四合院。这里曾是清朝王爷的府邸,近年被一位香港商人买下,改造成主打粤菜的高级会所。
丁一夫与简沧民看起来很熟,两人见面后互称老丁、老简,还聊起各自子女的近况。像他们这种层次的企业家,一见面就谈生意是很俗的。通常,他们会从养生、旅游、子女教育聊起,接下来会涉及政坛的各种秘密以及人事调整信息,在完成各取所需的信息交流之后,又会以敏感为由,迅速转移开话题。
简沧民主动提到了金盛集团:“有关金盛的材料我都看了,但有一个问题,在我们正式谈判前必须解决。”
“什么问题?”丁一夫问。
简沧民说:“金盛集团似乎是一家地产企业。而国资委早有规定,只要主业不是经营地产业务的央企,以后都不再进入地产领域。有上头的这个政策在,我便无法接盘金盛。”
有关丁一夫与费云鹏在台上的互动,也令方玉斌暗自发笑。当着下属,两人永远是一副亲密无间的模样。费云鹏讲话结束时,特意说了一句:“我讲的算是抛砖引玉,接下来丁总还要发表重要讲话。总之,一切以丁总讲的为准。”丁一夫的开场白则是:“刚才费总的讲话,我举双手赞成。下面,就在他讲话的基础上,再补充几点。”
丁一夫与费云鹏在各自的讲话中,都提到了团结。费云鹏说:“管理团队的成员,既有来自总公司的,也有从各分公司抽调的。大家在一起工作,是一种缘分,一定要营造出团结的气氛。”接着,他还现身说法:“关于团结问题,我有一点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那就是摆正位置。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必须处理好,不要把矛盾上交;需要一把手拍板的事,也绝不擅作主张。”
丁一夫在讲话中说:“团结问题很重要!在我看来,团结问题也是一个自身素质与涵养的问题。我和费总搭班子这些年来,之所以合作得很愉快,就在于对彼此的人品心里有数。”
听到这些话,方玉斌几乎是使出吃奶的劲,才不让自己笑出来。两个已经在台下杀得刀刀见骨的人,居然可以在台上高呼团结?看过这一幕,方玉斌对于“团结”这个词,似乎有了新的诠释——所谓团结,就是一团心结的简称。
领导看望结束后,丁一夫的秘书告诉方玉斌:“晚上丁总同一位央企的老总吃饭,会谈到金盛集团的项目,让你陪着一起去。”
“这哪是什么问题?”丁一夫摆了摆手,“金盛集团旗下虽然有地产生意,但绝不能说它是一家地产企业。人家近来在海外投资油气田,在江州收购了公交公司、天然气公司,还入股当地城商行。金盛是一家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并不是单纯的地产公司。”
丁一夫又说:“至于上头的政策,打擦边球的事咱们见得还少吗?比如,你不以母公司的名义出面,而是用下面的子公司乃至孙公司。总之,办法多的是!”
简沧民笑起来:“老丁就是点子多!”
“过奖了。”丁一夫说,“我能想到的办法,你也都能想到。只不过我嘴快,先说出来。”
大佬们谈生意,方玉斌自然没有插嘴的机会。但他冷眼旁观,发现简沧民对金盛集团大概兴趣不小。真有绕不开的政策壁垒,他早就退出了,绝不会像这般扭扭捏捏,一会儿说有个问题要解决,一会儿又说老丁点子多。对于简沧民的态度,合理解释只能是,既想收购金盛,又想狠狠砍价。
方玉斌自是答应下来。下午5点半,他提前下到车库,与司机一边抽烟聊天,一边等候着丁一夫。6点钟,丁一夫从电梯里走了出来,秘书端着茶杯,提着公文包,亦步亦趋跟在身后。方玉斌赶紧拉开车门,恭请丁一夫登车。
上车后,丁一夫又说起金盛集团项目:“荣鼎资本是投资公司,做的是钱生钱的生意,江华集团也是一家国有投融资平台,主业是资本运作。现在靠这两家企业支撑着金盛集团,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丁一夫又说:“能够找到一家有实力的企业来收购金盛,对各方来说皆大欢喜。可问题就在于,金盛家大业大,有实力吞下它的企业不好找。今天要见的简沧民,大概算是屈指可数的人选之一。人家是央企,财大气粗。”
方玉斌问:“丁总说的是。我们与简沧民的接触,到哪一步了?”
丁一夫说:“目前只能算初步接触。简沧民是只老狐狸,他是吃准了我们着急出手,故意在端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