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饭桌上的“战斗”(第1 / 3页)
开饭前夕,食堂里的火药味异常浓烈,一双双饥饿的眼睛贪婪的盯着眼前的饭菜。
张作霖虽然在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可《大帅练兵歌》却依然在讲武堂内延续着。
学员队与学员队之间进行竞争,唱歌声音最大的队可以优先进入食堂。
每个人都很卖力的唱,整个讲武堂营区内都是如洪钟般的嘶吼声。
食堂很大,可以容纳五百多人,像这样的食堂,讲武堂有六个。
进入食堂后,所有人都笔直站在自己的座位旁边,抬头挺胸,目不斜视,个个都是很标准的军姿。
军人就是战争机器,职能就是打仗和准备打仗。
讲武堂是战争机器的制造厂,一个对外人来说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外面的人想进来看看,里面的人却整天盼着早点能从这里出去。
对外面的人来说,讲武堂里面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庄严、肃穆。可是,只有身处在讲武堂里面的人才会知道,就连外面的空气,也比里面香甜许多。
午饭时分,甲级步兵科学员三队总共一百二十人,排列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向食堂走去,其他各学员队也一起向食堂而去。
随着学员三队值星官的一个口令,整条长龙迅速停止食堂门口。
“坐!”值星官大喊一声。
“起立!”值星官又大喊一声。
也许是刚才坐的不整齐,也许是刚才坐的动作不够利索,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原因,值星官就是想多喊几遍。
不要看讲武堂只是学习和训练的地方,可“战斗”却时时刻刻充斥在学员身边。
就拿吃饭来说,真正的高手过招,往往战争还没有开始时,胜负就已分出。
每个学员队都开始扯开脖子撕心裂肺的唱歌,唱的是固定曲目《大帅练兵歌》。
《大帅练兵歌》最早是徐世昌为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所练新军而创作的,借用普鲁士军歌的曲调,又重新填词,后来也被称为《北洋军军歌》。
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武汉编练新军时,也借用了这首歌。
后来,张作霖依葫芦画瓢,再次重填歌词,《大帅练兵歌》便成了奉军的军歌。
当然,歌中的大帅顺理成章变成了张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