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章. 经济意识(第1 / 3页)
“不是,我们到阜阳站下。七八年没回老家了,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乡看看了。”老妇人轻叹一声。
“现在政策好了,不容易啊。”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满是学者气息的老先生跟着叹道,“你们去北京探亲?还是去游玩?北京,我们也去过,看开国大典,那时人海人山的。”
老妇人跟着笑起来,“还是年轻时候呢,为了看毛主席,我们就去了,挤在人堆里,啥都看不清,还是他举着我看的呢。”
“是啊,现在毛主席也走了,我们也老了。”老先生失落道。
木英轻轻别开脸,又一个薄情的知青返乡。
“哼!”正海从鼻子里重重哼出一声,“嫂子,那边有热水,我去打些热水来,这包子太凉了,吃得隔应人!”
生离死别上演过一幕又一幕,木英和正海靠在一起,美美睡了一觉,醒来,候车室里已亮起电灯。
喝过水,买了馒头,木英和正海随着人海挤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上辈子加这辈子,木英又是头一回坐火车。哐当哐当很是新奇,两排对坐的位置靠得太近,又让她有些不舒服。
第一百十三章.经济意识
木英带着正海在靠墙边的三张木椅上坐了下来,把麻袋放下,她掏出小本子写,就睡一晚上的,一张票七八十块钱,不划算,省下来,可以租一个月房子了。
“坐票十二块钱,确实差好多,嫂子,听你的。我就怕你累着。”正海抓抓头发,“嫂子,这里挺暖和,我们睡一觉吧,上了火车可能也睡不好。”
行,木英点头,把她背着的蓝布包袱打开,取出三个包子,递了两个给正海。
正海把被子再从麻袋中拉出来,一人一条搭在腿上。两人拥着被子,慢慢咬着冷包子,看着人来人往,牵家带口,娃子哭闹。
车窗外一片漆黑,连景也没得看。排排相坐,大眼瞪小眼,很多人闭上眼睛打起瞌睡来。
五十和五十一的坐位是两人坐,正海让木英坐在窗口,他靠着走道。对面一对老夫妻,衣着虽旧,干干净净,两鬓白发,神情和蔼。
木英没有睡意,好奇地东瞧西看,正撞上老妇人的和善眼神,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你们去北京啊?”老妇人微笑问道。
“是啊,两位老人家也去北京?”正海忙接话。
正对着他们而坐的是个三口之家,妇人抱着一岁多大的孩子,泪眼涟涟,旁边男人低头沉默不语,脚边一个小小蓝布袋,空瘪瘪委顿在地上。
“再抱抱狗娃吧,可怜他以后就是个没爹的娃了。”那妇人把孩子塞了过去,拉起衣角抹泪。
“阿珍,你别这样想,等政策下来,可以落户,我就把你们娘俩接过去。”男人接过孩子,轻轻拍抚着,愧疚道。
“嗯,我信你,可这政策哪年头才能下来啊,我们跟了你去,没粮没票,到时养不活,一家三口全得饿死。”妇人呜呜哭起来,“让你留在周南,你又不肯。等回去了,过上两年,你肯定把我们娘俩都得忘了。”
“我是那样的人吗!”接下来一长串的赌咒发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