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 庞统回家(第1 / 1页)
杨家杨仪还比较年轻,不过却颇有几分见识,说道:“那我们的那些佃户就都会逃离了啊,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识字、有机会成为官吏是多么大的诱惑啊,那我们还靠什么生存呢?我们也不像北方的糜家、甄家都是经商,这个才是我们现在最急迫的啊。”
向朗代表向家发言:“我们向家现在是跟着大家走了,就看大家的看法都是如何了!”
马宏作为马家的代理族长,说道:“我们马家的族长马静带着兄弟几人已经在石头城落户了,但是现在却还是白身而已,所以来信说让我们好好的商量,听听大家的主意,但是马良建议我们可以按江东的要求做,说是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黄承彦看大家都讲过话了,最后也没有什么好法子,就对着庞德公说道:“庞德公啊,你侄子庞统现在不是在孙权麾下吗,他可是江东的重臣啊,难道他就没有透露点什么信息吗?现在估计能指望的也就是他了,他如果去跟孙权建议的话应该是很有分量的。”
庞德公苦笑道:“各位,你们应该知道的,庞统因为是庶子出身,他父亲一直就不怎么待见他,虽然我因为他的聪慧和才学教导于他,但是并没有特别的关照他的生活,而且他自从出去游学到后面进入江东跟了孙权之后,就一直没有跟我们联系过,我也派人给他写过信,可是也一直没有回信,现在我也弄不清他的想法啊。”
庞统在跟孙权沟通过之后,就带着五百名禁卫军,然后就回家了,主要就是到襄阳去,到鹿山门去见自己的叔叔庞德公和司马徽等人,现在荆襄所有的世家能做主的人都已经集中在这里了,想着来找好庞德公和司马徽这两位世外高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庞德公跟司马徽现在也是头大的很,他们本来退出诸葛亮去拉拢刘备,可是刘备却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大的潜力,或者说刘备还不是孙权跟曹操的对手,也守不住荆襄,荆襄现在就一个南郡还在坚守,而且刘备估计也是守不住几天了,大家都已经知道孙权的统治即将来临,但是他们却没有主意去应付。
蔡家随着蔡瑁的死已经衰微了,但是张允却是蔡瑁的外甥,所以蔡家还算是有一点退路的,黄家是没有办法了,黄承彦现在就指着自己的女婿,可是却发现他已经不能再给你提供庇护了,庞家自然是有庞统了,但是庞统却一直没有跟家里联系过,其余的杨家、蒯家、习家、马家、向家确实没有法子了,所以就大家都一起约了来找庞德公两人,这两人在荆襄世家中可是很有影响力的。
在庞德公的家里,大家摆起了酒宴,开始商量起来,黄承彦首先发言:“庞德公、水镜先生,两位都是我荆襄的大贤,现在荆襄的局势大家也都知道,江东的军队已经把刘皇叔的人马围困在南郡,南郡也是危若累卵,而我等虽有一些家奴,但是却杯水车薪,而且也进不去南郡了,现在南郡一下,我们就都处于孙权的统治之下了。”
蔡家蔡瑁已经被曹操杀了,蔡中蔡和诈降也被孙权斩了祭旗了,现在就是蔡瑁的一个堂兄蔡云出来说话了,说道:“是啊,关键是江东是很不一样的,他们的治下士族都是很凄惨的,江东那么多的世家大族,现在也就是一直跟着孙权的张家、步家、顾家、陆家等少数的还有一定的地位,其余的都已经被灭掉了。”
司马徽笑道:“毋须担心,士元我还是知道的,血浓于水,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这个时候肯定会站出来的,但是除了庞家其他人他会不会管就不好说了。”
杨仪突然说道:“士元应该还没有正房夫人吧,听闻在江东也就是纳了妾,并没有娶妻,我们杨家有一个嫡女,现在正值出阁的年纪,不如结个亲家如何啊?”
庞德公摇头道:“不是我不给面子,而是我现在也不知道他还认不认我们给他结下的亲事啊,还是要有他本人的意愿才好。”庞德公可是怕庞统万一回来因为这些事情让他不舒服了,现在的庞家可就庞统是最靠得住了,江南以后就是孙权的天下了,曹操什么时候能打回来那都难说了,所以孙权麾下的庞统是庞家以后的一个大靠山啊。
就在这时,一个家丁来报:“家主、各位先生,外面来了一大队的人马,打着江东的旗号,说是江东军机处军机次辅庞统前来拜会家主。”
习家的习祯也发言道:“其实也是有出路的,毕竟还有世家存留下来了,关键是看我们怎么选择了,只是恐怕要削弱很多了。毕竟很多都是我们切身的利益,大家都一下子舍弃不了而已。”
其余各大家族的负责人也都纷纷表示确实就是这样,世家士族的那么多的特权,是他们可以安享富贵的根本,如果说都舍弃了,那么谁知道以后的日子会过成什么样呢?
司马徽就说道:“各位,其实你们也都知道,出路就是跟孙权合作,他说什么你们做什么,这样就是可以保全大家的,但是你们却是要舍弃一些利益,大家现在就是说还舍不下这些东西,但是除非你们能够改变孙权的想法,或者能够打败孙权,否则是没有别的办法的。”
蒯家的蒯良等已经跟着曹操走了,剩下的就是蒯勒了,他说道:“那我们的人都不配合,他孙权能统治的了地方吗?”
庞德公看着蒯勒提醒道:“在江东孙权治下,现在他有讲武堂专门培养人才,我跟水镜先生研究过孙权对于长沙、交趾等地的统治,他很多都是直接从军中抽人出来做地方的官吏,压根就不会指望我们原来的那些人,他基本上就是重新建立一套行政体系来统治地方,而且还会把各类法令和政策都编成册子发放到百姓手上,教百姓识字,所有百姓都有机会去参加江东的考试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