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项目谈判(二)(第1 / 3页)
“你们已经看了我们的计划书,我的想法是,投资10亿元人民币,购买横龙山山洼20亩地土地使用权,在那里建立取水基地。购买县城工业园130亩地的土地使用权,建厂房和配套设施。通过汽车,将横龙山山洼的泉水运到工业园进行加工,包装,按照我们欧洲的标准严格检测后出厂,接受消费者的挑选。”克思曼先生说。
“先生打算办独资企业吗?”我问。
“是的。”
“先生打算购买横龙山山洼20亩地土地的使用权,县城工业园130亩地的土地使用权。您知道,在我们中国,土地使用是有年限规定的,先生打算购买多少年啊?”我问。
“不超过你们中国的规定,50年。”
海水集团董事长陈凉把手机递给克思曼先生说:“按照月光县政府的安排,我们的道路施工人员已经进入施工状态。从今天开始计算,我们一定会在半年内完工。我们的人懂英语,您可以用英语直接跟他们聊。”
克思曼先生接过手机,用英语聊了一下,问了一下道路建设的情况。
“在我们德国,是不主张这么挑灯夜战的。”克思曼先生说。
“您不知道,我们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吗?常书记只给了我半年时间,还要面临着我们中国的元旦春节,天气又不好,白天车辆通行多,我们的有效工作日不多,不挑灯夜战不行啊。在我们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一诺千金。我承诺的事一定要做到啊,不能影响您啊。”陈总说。
“梁总,你也说几句吧。”我说。
“先生是着眼于长远,让人敬佩啊。”
“这算什么啊?在我们德国,百年企业有很多。譬如说,西门子、巴斯夫、安联保险、阿迪达斯、卡斯可、博世集团、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公司等。”克思曼先生说。
“你们熟悉的西门子公司创立于1847年,是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先企业,1872年就进入你们中国了。在德国350多万个企业中,百年企业就有800余家。”克思曼先生说。
“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流行的德国姓氏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等。从中世纪开始,老师傅带着几个学徒做手艺,就成为德国人的职业常态。时移势易,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一直在坚持,在发扬。这种精神在你们中国,被称为工匠精神。”克思曼先生说。
“这些百年企业有什么过人之处呢?”我问。
天行健公司董事长梁刚把视频电话打到工业园工地现场,显示屏显示了工地现场的画面。灯光中,各种建设机器设备正在抵达现场,工人们正在搭建临时员工集体宿舍。
梁刚把手机递给克思曼先生说:“我们的人已经陆续进入工作状态,只要您这里合同一签,我们可以立即动工。我向您保证,我一定在从合同签订之日起的半年内,还您一个比您的要求更高的厂房及各种配套设施。绝不影响您的产品按时出厂。”
“我们的人懂英语,您可以用英语随便跟他们聊。”梁刚说。
“不用了,我信得过你们。”克思曼先生说。
“把您的想法说一下吧。”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