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义川郡王(第1 / 2页)
如今想来,崔牧父子对储位心存**,落败后还欲散布不利贺衍之说动摇帝位,虽然最终因为崔牧“急病”不了了之,可倘若不是祖父当初力保,别说崔牧一家,便连徐国公乃至崔氏一族只怕也会受牵。
不过做为崔牧父子至交之义川郡王,却忽而得了贺衍看重,这当中情形自然让人玩味。
义烈皇后小崔氏并非殉君,而是被德宗遗旨赐死,是因德宗一早笃信小崔后不甘亲子贺烨失储,担心贺衍登基后,小崔后这嫡母挑唆手足相残导致政变内乱,故而,留子去母以绝后患!
这一隐情,是当年贺衍亲口告之。
结合当时德宗崩前将上有生母照顾幼子托付予贺衍保全安康,似乎预料见小崔后命不久矣,可证贺衍此言并非虚构。
这一日接下来的许多时间,十一娘的脑子一直被义川郡王四字占据。
之于贺湛提出这一位怀疑对象,的确是被她忽略了,因为自从裴郑一案发生,虽她心中一直存有不少犹豫疑惑,不过贺衍始终是她最为怀疑之人,更兼前番贺湛细诉诸多因为裴郑灭族得益者中,也没有义川郡王在内,十一娘根本不知这位如今颇为得重。
想来也是十四郎之前有所疏忽,因为诸如洛阳牧及大都督等官职历来是由亲王抑或郡王遥领,而所谓“遥领”,便指这些名义上的一地最高长官并不亲临职地,其实也就是虚衔罢了,关于职地军政事务实际仍然是由“尹”或者刺史、都督等统管。
皇族王孙遥领高职并不值奇异,但义川郡王的情形却有些不一样。
义川郡王为洛王嫡出次子,而洛王正是肃宗一母同胞之弟,当年英宗在位,本是一早立了嫡长子为储君,然英宗皇后却因失宠于帝被废,英宗疑心东宫因为生母被废对他怀有怨谤,不顾众臣谏言决心废嫡长储位,当时肃宗生母颇得圣宠,故而肃宗与洛王无疑成为储君有力角逐者。
小崔后与其父崔牧落得这般下场,想来义川郡王在当中不无作用,这才能解释如今他与天家“尽弃前嫌”之因。
可是倘若义川郡王暗助贺衍得储,成功打压晋王之势,他的目的已经达成,何故还要视裴郑为仇,不除不快?
这么一想,根结竟然又再度绕回贺衍身上。
十一娘被这些杂乱纷繁线索困扰,还不得不分心与王家两位小娘子应酬说笑,一场客下来只觉得颇为疲累,好容易盼得午食后归府,上了牛车,她似乎隐隐想到还有疏忽之处,可不及分明,便听萧氏问道:“十一娘,今日你主动提请去观赏苑景,不符往常谨慎礼教,是为哪般?”
十一娘抬眸看向萧氏,只见似笑非笑,那一贯冷淡的眼神中却隐带意味深长,立即收敛杂思,好在她早已盘算好说辞,这时并未措手不及,只微微一笑应对:“儿在来时,便听母亲说道有事与袁世母商议,见久久不曾出口,便猜测是因晚辈在前而不便直言,是以才敢冒昧,失礼之处,甘当母亲责罚。”
肃宗年长,洛王却更有贤德之名,兄弟二人一度为了储位勾心斗角几近反目。
后来肃宗大获全胜,登基之后,却对洛王一直心存忌惮,虽因着同胞手足之故并未狠心铲除,然则一直闲置不用,这也是义川郡王作为德宗血缘最亲之堂弟,同样不受重用的原因。可到德宗朝,争位失利而终身无为的洛王早已因心灰意冷郁郁而终,因为是上一代恩怨,德宗虽对嗣洛王与义川郡王闲置不用,可还留着表面上的情份,常诏二王入宫饮宴赏乐。
相比嗣洛王寡言沉默,义川郡王表面风流不羁,暗中却似乎并不满足于闲散。
十一娘记得当年,义川郡王就曾登门拜访裴府,向祖父“请教”经学。
然而祖父一贯疏远王公贵胄,当然应酬敷衍过去,只后来这位义川郡王,却与小崔后娘家人崔牧父子频频来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