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23章(第4 / 4页)
杨长军不是要去上大学吗?那好,就让他去上!不去上了哪有机会品尝到事情曝露身败名裂的滋味!
“姑父你先按照我说的试上几回,要是收获不大,再按姑父你自己的想法去做。”杨长鸣见姑父没说话,以为姑父不相信他说的话呢。
潘姑父忙摆手:“不是,姑父哪能不相信你,等晚上天黑的时候,姑父就来转移。”
这次杨长鸣跟潘姑父谈了不少有关鱼的事,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活是干不长久的,时间长了会导致河里的鱼涸竭,所以想要长远发展的话,就需要自己掌握养鱼的技术,然后自己承包或是挖鱼塘来养鱼。
“或者像我们家多养几头猪,不过养猪先需要投入,小猪和猪饲料还有盖猪圈都需要花钱。”杨长鸣提议道。
“长鸣你让姑父好好想想。”
边上三个小的眼巴巴看着,潘桂英同样觉得她姐学手艺是好事,学了缝纫其他不说,可以自家做衣裳了,她也想要新衣裳的,下午她看到秀兰的红昵外套了,可漂亮了。
“菊英,”潘父放下酒杯,认真地看着大女儿,“你跟爸说,你很想去学这手艺吗?”
他考虑得挺多,目前家里的情况其实离不开大女儿,不说在队里可以挣大半个劳力的工分,家里的活也离不开人,但刚刚长鸣提起来,他这个当爸的才发现亏了大女儿的,菊英为啥早早辍学了,除了他妈认为姑娘家读书无用外,也是家里离不开人手,就让她早早离开了学校带妹妹弟弟,当时菊英啥也没说,让他和媳妇省心了许多。
“……爸,”潘菊英看了眼杨长鸣鼓励的眼神,以及桌下捣她催促她回答的妹妹的手,一向柔顺惯了的她鼓起勇气说,“爸,我想学,家里的活我不会少干的,我会帮桂英一起多养些鸡,再养两头猪。”将队里的工分尽量地补起来。
“好,既然想学,那爸和你妈回去后就想办法托人去,光你说学,人家裁缝不一定要你呢,到时不要跟你妈哭鼻子。”潘父见到大女儿高兴的笑容,心里也松了口气,一直以来都忽略了大女儿。
潘姑父虽这样说,可杨长鸣看出姑父的心动,其实只要迈出一个步子,剩下的就容易多了,关键就是刚迈出去的那一步,往往最先跨出去的人会成为最先富起来的那一批,而选择观望让别人去冒险的人,也许同样能致富,但很难大富。
走完亲戚后,到了初五,杨长鸣和樊鹏又开始尝试去集市上卖鱼和野味,停了几日没有收入,这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不过这回两人没去镇上,而是路上多花了些时间,跑去了县城里,果然县城居民的购买力比镇上强多了,零卖也用不着半天就卖光了。
这样奔波充实的日子没过多少天,新乡大队便迎来了一件大喜事,那就是杨长军的录取通知书送来了。
看到不断有人出入杨树根家,仿佛将之前杨树根两口子偏袒小舅子做得不地道的事都抛在了脑后,王招弟一吐郁气,又恢复了满面春风,而王海富母子俩又出现在新乡大队了。
尽管这一回应该是得了杨树根的叮嘱,这母子俩规矩多了,可看到这母子俩杨长鸣恶心坏了,他这两日往县城里跑可不仅仅是为了卖鱼和野味的。
“爸,我不会的。”如果尝试了没有裁缝肯收她,那是她的命,她会认命地按爸妈的意思嫁人,嫁人之前总想尝试一回,还有长鸣哥说得对,心里有了想法要跟爸妈沟通,不说出来爸妈可能永远都没机会知道。
桌上的气氛又重新活跃了起来,这顿饭吃的时间比中午长多了。
这天晚上潘家五口人就留在了杨长鸣家过夜,第二天潘姑父起了个大早,跟杨长鸣一起去看他埋鱼笼子的地方,好对比看他做得对不对。
过了几日杨父带杨长鸣与杨秀兰走亲戚,其中就有小姑家,当日来回,不过白天的时候杨长鸣让姑父带他到河边走了一圈,开通了系统的扫描功能后,给潘姑父指了几个鱼比较集中的地点,让潘姑父在这几个地点埋鱼笼子,收获肯定会比之前的大。
潘姑父觉得这侄子简直神了,只是走一圈就能看出来了?不过想到侄子每天能捞那么些鱼,又觉得侄子可能真有点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