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餐——与家人欢聚一堂(第1 / 1页)
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说起家庭餐,我们总会不禁想起除夕夜、八月十五全家团圆的日子,总能想起那首《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饭桌往往是中国人社交的最好场所。工作时如此,家人交流亦如此。我们习惯于在晚饭的时候对彼此说,这个你爱吃,多吃些。以此作为关怀。似乎除了这种方式,再也找不到其他。而最亲密的朋友之间,往往都有共同的口味,无需过多言语,便能心有灵犀地选择喜欢的食物。而食物的选择,也极容易暴露一个人的性情、家世和品行等等。于是,我们只有在家庭的环境中,和熟悉的人一起,吃习惯的饭菜,才可以感觉到释然。
在电影《饮食男女》中,饮食的华美丰盛恰恰映衬了感情的荒芜寂寥,如同一袭华美的破衣,比破旧的普通衣物更让人觉得凄惨寒怆。退休的厨师老朱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做出一桌精美的菜肴,可惜无人享用。于是拎了提篮兴冲冲地给邻居的小女孩送去学校作便当,也因为菜色太过丰盛而引人侧目。每周一次的晚宴时间,是家人难得聚在一起的机会。然而因为性情的固执相似,导致情感的南辕北辙,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沿着自己的轨迹越走越远。老屋中的晚宴,不再是温馨团聚的时刻,而成为了每个家庭成员的负担,急于要逃脱。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显示:一家人常在一起吃饭,孩子更易得高分并有好品格。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和教养有各种方法,美国专家认为,父母不必花大力气去找家庭教师和好学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家庭聚餐。这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走上成功之路,还能使家庭关系更加和睦。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发达国家里,美国孩子和家人一起进餐的比例最小,15岁的孩子里,只有65%的人每周有几次和家人一起吃正餐,这一比例在意大利和法国都超过90%。
和家人一起吃饭包括一起享受整个过程:布置餐桌,将食物端到桌上,和大家交流自己一天的经历,一起享受没有压力、放松的时刻,这一切都很重要,缺少这个过程对家庭关系造成的破坏无法弥补。
在名为《家庭聚餐的神奇力量》一书中,作者马里亚姆?魏因施泰因说,和家人一起吃饭是每名家庭成员在一天中的精神支柱,孩子们应该知道,“家在那里,而你是其中一员”。“一起吃饭总是能给家庭成员的关系提供一个基础。”迈克尔斯说。
专家认为,最好的家庭聚餐应该是:关掉电视,父母鼓励孩子们交谈,不强迫孩子吃他们不喜欢吃的东西,也不在吃饭时讨论他们为什么考试没考好。研究人员的调查显示,父母和孩子都希望能常在一起聚餐,而工作压力对家庭聚餐构成了最大障碍。 有些人根本是工作狂,忽略了应该优先考虑的事,他们和所有重要的事都失去接触。而孩子们的课业负担重,功课安排得太满,也成为阻碍家庭聚餐的重要因素。